七中育才附小东湖校区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15来源: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东湖校区 作者:江蕾 通讯员 何文伶浏览量:2119
当一年级的文具收纳碰撞三国历史演绎,当桥梁设计邂逅毕业季树影诗行,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东湖校区正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行共进”教育活动,打破学科壁垒,让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焕发蓬勃生命力。2025年7月3日,这场以“知行共进,跬步致远”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蕴含着诸多育人智慧。 低段实践:生活即课堂,启蒙藏于细微之处 一年级·文具保卫战 在一年级的“文具保卫战”实践活动中,铅笔橡皮化身为“小士兵”,课桌抽屉摇身变为“训练营”。这堂融合劳动教育、数学知识与品德培养的课程,引导孩子们掌握“文具归位三步法”,解锁收纳新技能。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将彩笔按色系排列整齐时,一颗名为“责任”的种子已悄然在心中生根发芽,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年级·探秘自然 二年级的孩子们化身为“自然侦探”,利用自制的指南针,在校园实地考察中,将课本中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脚下的探索地图。他们在实践中观察自然、思考问题,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段实践:以文化为桥梁,促进知识跨界融合 三年级·“逃离大英博物馆” 三年级学生开启了一场独特的“逃离大英博物馆”跨学科之旅。他们用黏土复刻青铜器,通过艺术创作感受古代工艺之美;用文字撰写“文物回家日记”,从历史、语文等多学科视角,深入探究大英博物馆文物背后的历史密码,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桥”见未来 从赵州桥的力学原理到现代斜拉桥的设计,四年级学生在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跨界融合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利用牙签、冰棒棍、绳子等常见生活物品,搭建出一座座精美的桥梁模型,在实践中体会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培养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段实践:书写生命叙事,让成长清晰可见 五年级·蓉城剧场三国风云 五年级学生走进武侯祠,在红墙竹影间开展以“三国风云”为主题的剧本创作活动。他们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搬上舞台,通过角色扮演和剧情演绎,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铅字,而是变得生动鲜活、富有生命力。在沉浸式体验中,学生们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提升了综合素养。 六年级·树说时光 在毕业季,六年级学生以校园树木为对象,开启了一场充满诗意的自然诗学之旅。他们观察树木年轮,记录树木的生长变化;用抒情的笔触撰写生长日记,将科学课知识与语文表达相结合;还用树叶拓印制作毕业纪念册,巧妙地将植物生长周期与自身成长感悟相串联,为离别教育赋予了温暖的自然底色,留下了珍贵的成长记忆。 教科室张启凤主任在以“破茧 融合 生长”为主题的分享中指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绝非多学科的简单拼凑,而是以学科大概念为逻辑主线,深入挖掘跨学科核心概念的内在关联,通过多学科并联、跨学科融合、超学科统整等方式,构建结构严密、逻辑自洽的知识网络系统。”学校将通过认知破茧、专业赋能、机制破壁三条路径,帮助教师明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与价值,逐步打通“校—家—社”资源通道,在实践中形成全学段学科融合工具包,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从整理文具到演绎历史,从校园探查到文化传承,这场交流活动清晰勾勒出实践育人的脉络。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学科融合工具包”,将每一次精心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熔炉,助力孩子们在真实世界中实现全面、健康的“生命成长”。(江蕾 通讯员 何文伶)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