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交流促提升,世纪城幼儿园携手幼教同仁共探儿童习惯养成教育
发布时间:2025-07-09来源:成都高新区世纪城幼儿园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陈璐瑶 胥诗曼 邓莉均浏览量:2880
为全面总结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成果展演活动”成效,积累活动经验,2025年7月7日下午,成都市教育局在成都高新区世纪城幼儿园组织召开总结会。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负责同志、评审组专家代表、活动筹备组成员、部分区(市)县教育局学前教育科负责人及园所代表共30余人参会。会议就活动的组织经验、特色做法及实践成果进行了重点交流与分享。 开场讲话 会议伊始,成都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金瑞峰处长作开场讲话。金处长高度肯定了本次“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成果展演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表示:此次活动集中展现了全市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习惯养成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和丰硕成果,各区县通过特色化、多样化的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了“一区一特色、一园一亮点”的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了成都学前教育的创新活力。 活动总结汇报 随后,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郭俊宏老师作全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成果展演活动的总结报告。郭老师全面回顾了本次活动的丰硕成果,活动以“乐学启智 润泽童心”为主题,历时数月筹备,覆盖全市23个区县近1400个参赛作品,创新融合美育与习惯养成教育,通过美术、音乐、舞蹈、语言、儿童剧、教育案例六大形式,生动展现幼儿在生活、交往、学习维度的成长。美术展览活动吸引1.1万余人现场观摩,文艺展演和互动展示线上直播观看量达171.27万人次,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高度评价其为“全国首个以习惯养成+美育融合为主题的城市级学前艺术实践”。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儿童美术展通过五大主题环境创设、700余件儿童原创作品融合及趣味亲子互动,深度呈现了家园共育成效,为后续构建常态化活动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展演活动是响应国家政策构建大中小幼美育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亮点展示与研讨 精彩的活动汇报后,来自全市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对各展演节目类别进行了专业点评,并就活动提质增效展开深入研讨。 四川音乐学院声歌学院指挥、四川省合唱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易丹老师指出,本次展演创新融合美育与习惯养成教育,为幼儿搭建了高水平的展示平台。她特别肯定了声乐类节目中孩子们展现的表演力与协作精神,同时提出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存在教师专业认知不足、教学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建议加强师资培训,遵循幼儿音域特点,重点培养音高、节奏等基础音乐素养。易老师强调,学前教育阶段是建立艺术感知的黄金期,要“种下美好的音乐种子”,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赵斯斯老师(文旅部高级语言讲师)从作品的选题、有声语言表现、体态语适宜性和师生妆造四个方面对语言类作品备赛提出建议。赵老师特别赞扬了一等奖作品《狐狸列娜》和《我不是完美小孩》在选题立意、语言表达和舞台呈现上的突出表现,并系统分析了如何提升幼儿表现力,深化节目文化内涵与质量。此外,赵老师强调“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呼吁幼儿园教师要抓住3-6岁语言发展关键期,为孩子们奠定良好的语言素养基础。 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付磊老师(四川省文旅厅舞蹈专家库成员)高度评价了本次展演的110个幼儿舞蹈作品,涵盖科技、军旅、非遗等多元题材,通过舞蹈艺术形式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民族认同感。付老师特别指出,优秀作品如《我是小兵》《烈火英雄》等,既展现了专业编排水准,又实现了“以舞育人”目标。为促进全域美育均衡发展,他提出建立“优秀幼儿舞蹈案例库”,加强各区域幼儿园间的资源共享,推动成都市特色原创幼儿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质量提升。 四川省青少年美育中心艺术总监杨银波从戏剧教育维度,高度肯定了本次参赛节目的主题立意和创意编排。杨老师以《一粒米的旅行》《新龟兔赛跑》等优秀案例为例,提出幼儿戏剧创作要牢牢把握主题鲜明不跑题、表现形式丰富不杂乱、转场衔接流畅、保持儿童本真表达等要点。他表示,戏剧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体现成都特色的原创幼儿戏剧作品。 区域经验交流 在总结会的经验交流环节,成都市各区域代表分别就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专题分享。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姜燕作《好习惯·点亮未来——儿童习惯养成的场景化实践》主题发言,重点介绍了新区通过生活场景创设促进习惯养成的特色模式。 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陈梦华以《生活滋养习惯,自然奠基未来》为题,分享了高新区将自然教育融入日常习惯培养的实践经验。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刘文欢系统汇报了《2025年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成果展演活动经验总结与反思》,全面梳理了区域推进成效。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邓定鹏以《以展评促共育,重习惯办优育》为主题,阐释了金牛区通过评价机制创新推动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 成都市武侯区学前教育科郭鹏辉在《全域育人 多维协同 科技赋能》发言中,重点展示了区域智慧教育平台在习惯养成中的应用成果。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赵芮围绕《成华区习惯养成教育区域推进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了区域整体推进策略与未来规划。 在互动交流中,锦江区、成华区、高新区等区域代表和本次活动筹备组成员针对活动组织经验梳理与推广、幼儿教师美育素养提升、幼儿参与和家园共育的深化展开热烈探讨,充分展现了成都市各区域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智慧。 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成都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金瑞峰处长作总结发言,对全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整体总结与未来展望。 金处长再次肯定各区通过音乐、美术等多元形式生动呈现习惯养成成果的创意与巧思,感谢专业评审专家为活动提质增效提供支持。并针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三个聚焦”要求:一是,聚焦常态长效,将习惯养成有机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二是,聚焦协同育人,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三是,聚焦内涵发展,依托专家资源加强习惯养成课程体系建设。习惯养成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工程,金处长最后强调,要以此次展演活动为新起点,形成常态化的展演机制,持续深化实践创新,让好习惯成为伴随儿童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 此次总结会既是对全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高质量检阅,更是站在新起点上对全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谋划与系统布局。成都市教育局将继续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推动习惯养成教育走深走实,为幼儿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黄小林 通讯员 陈璐瑶 胥诗曼 邓莉均) |
责任编辑: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