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小学御风分校2025年四项区级课题集中开题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07-04来源:成都市双林小学御风分校 作者:魏雅莉浏览量:3300

在教育强国建设与新课标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驱动学校内涵发展、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引擎。2025年6月,成都市双林小学御风分校以科研为桨、创新为帆,成功举办四项区级课题开题论证会。这些课题精准聚焦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层需求——打破学科壁垒、融合技术赋能、深耕文化传承、重构评价体系,旨在通过系统性研究探索“新质育人”路径。课题研究不仅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更通过跨学科协作、技术实践与反思迭代,锻造了一支“研教相长”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学校四项课题立足前沿、特色鲜明,形成“文化传承-思政育人-技术革新-评价改革”四位一体的科研矩阵。

融古铸今:巴蜀文化赋能跨学科学习

6月23日,课题《基于巴蜀图语博物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率先开题。周婷婷老师执教课例《体验当一天文物修复师》,学生化身“修复师”,在模拟青铜器纹饰复原中融合历史、美术、科学知识。

论证会特邀专家,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陶旭泉高度肯定课题地域文化价值,建议强化“巴蜀图语符号学”与学科知识的逻辑关联。成华区小学美术教研员严世全聚焦活动设计美学维度,提出融入美术审美与创意实践的优化路径。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邬江从科学教育视角,建议强化探究性任务设计,助力学生深度参与。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构建了“博物馆-课堂-实践”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思政铸魂:语文课堂厚植家国情怀

6月24日,大思政专项课题《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以“我为巴蜀文化代言”为课例破题。唐国芳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非遗技艺体验、巴蜀故事创编,实现语文素养与思政教育的深度共鸣。

图片2.jpg

图片3.jpg

论证会汇聚专家智慧。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王阳强调“须以‘思政为魂’统领跨学科设计”,聚焦文化认同与价值引领的独特性。成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叶旭宣读立项批复,并建议课题注重“从学生素养到教师素养的双向提升”,强化成果转化。全国优秀教师王成英肯定选题聚焦“立德树人”,建议进一步细化目标,强化培根铸魂的实践路径。专家指导为课题探索“思政浸润、学科联动、素养共生”的教学新生态指明了方向。

技术赋能:AI引擎激活备课新生态

6月25日,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青年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研究》直面教育数字化浪潮。张婉欣老师执教心理课《心理信箱的神秘来信》,依托AI技术动态生成学情任务链。

2.jpg

开题论证由顶尖技术教育专家把脉。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智慧教育研究所所长周雄俊高度评价课题思路,建议构建“AI备课能力模型”,从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到评价反馈形成服务育人本质的闭环。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与监测所所长张涛宣读立项通知,强调需明确课程性质与目标,确保研究根基扎实。成华区智慧教育推进办公室负责人代楠肯定选题聚焦现实问题,指导优化表述方法与述评针对性。专家赋能助力课题组探索AI技术与教学核心能力提升的融合之道。

12.jpg

评价革新:五育融合重构成长尺度

6月27日,压轴开题的《基于五育并举的“御馨”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展示“御馨评价在行动”案例,将德智体美劳转化为可观测的行为指标。

1751611404205114.jpg

论证会获得资深评价专家指导: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徐猛高度肯定课题价值,指出评价体系需突破结果导向,设计动态化、过程性追踪工具。成华区教科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邹昌淑宣读立项批复,并参与深度论证。成华区教科院小学教育所所长、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诚参与质询与指导。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对推动“五育并举”落地生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四项课题的开题,在众多教育专家的精准指导下,标志着双林小学御风分校驶入“科研强校”快车道。下一步,学校将聚焦三大行动:一是构建融合实践场域。依托“巴蜀图语博物馆”打造跨学科实景课堂,开发AI备课资源库,建设“御馨评价”数字平台;二是深化教师协同机制。成立“课题研究共同体”,以月度教研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兼具文化底蕴、技术素养与科研能力的“新锐教师群”;三是提炼区域推广范式。总结“文化传承+技术赋能+思政融入+评价改革”的“御风经验”,为成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科研沃土育新枝,融合创新正当时。双林小学御风分校将以课题研究为支点,撬动育人方式深层变革,立于巴蜀教育热土,勇立教育变革潮头,书写“科研强校、智慧育人”的时代答卷!(魏雅莉)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