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附小“星光好老师”石筱艺:驾语文之舟,载科学之梦

发布时间:2025-07-03来源:成都大学附属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曾娟娟 石筱艺浏览量:2636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里的草木之名曾是她年少时最痴迷的浪漫;鲁迅笔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风骨,则是她执教生涯的精神灯塔。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到三尺讲台,她用语文的温度滋养学生的人文田野,用逻辑的深度涵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她认为:“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科学发展的终点是人文,人文发展的支点是科学。”本期“星光好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近“驾语文之舟,载科学之梦”的石筱艺老师。

跨界共生:当诗意语文碰撞科学逻辑

在《神奇种子店》绘本阅读课上,她以绘本为介,启发学生的大胆想象,埋下科学畅想的种子;在《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课上,她将科学实验搬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们化身“小小研究员”,通过观察记录、实验复现和逻辑梳理,让科学现象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表达。

她在给孩子们的评价中写到:“语文的笔触里要藏着科学的严谨——质疑、求证、表达,每一步都是思维的淬炼。”

AI赋能:在传统课堂中点亮数字星火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浪潮,她选择主动拥抱变革。在人文素养课中,她创新使用“AI双师课堂”,让学生们通过AI生成的动态场景,目睹古法造纸、印刷的多道工序,触摸“纸寿千年”的文化厚度。在她的课堂中,AI多维分析学生的实践作品,帮助学生不断进步。“技术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我们的指导更精准、更有温度。”她如是说。

1751531739413180.jpg

思维共创:让科学幻想照进实践活动

作为年级组长,她和同伴们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科学、科幻相关活动。“科学博览会”引爆热潮——班级化身“未来实验室”,孩子们在一个个小实验中传出欢声笑语;在“科幻+”活动中,小朋友们围靠在班级书桌旁,交换着自己喜欢的科学类书籍。

“科学思维不是理科的特权,而是照亮所有学科的星光。”一系列充满创意的实践活动,让一颗颗好奇、想象、探求的种子埋在了学生心底。

从逐字推敲的诗词赏析,到数据涌动的活动组织,她始终践行着“无界教育”的理念。她的班级中常年摆着几盆绿萝,藤蔓蜿蜒攀向窗外的阳光,正如她所坚信的:“教育应像植物生长——向下扎根文化土壤,向上触摸创新星空。”在这片语文与科学共生的教育田野上,她正以人文之心,带领孩子大踏步地走在属于未来的星辰征途。(赖波 通讯员 曾娟娟 石筱艺)

责任编辑:王颖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