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屈原、闹端午,蜀汉外国语实小学子与千年文明来一场童趣对话

发布时间:2025-05-27来源:成都市蜀汉外国语实验小学校 作者:魏雅莉浏览量:2400

当艾草的清香漫过操场,当童谣的韵律唤醒晨光,5月26日清晨,成都市蜀汉外国语实验小学校一年级一班的孩子们,用一场充满稚趣与诗意的国旗下展演《忆屈原·闹端午》,带全校师生穿越千年,触摸端午文化的脉搏。这场融合了朗诵、歌舞与民俗演绎的活动,既是对屈原精神的深情致敬,更是让非遗习俗在童心中生根的生动课堂。

微信图片_20250526102312.jpg

诗韵里的屈原魂——当童声吟诵千年忧思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小朗诵者们手持竹简造型道具,站在主席台中央,清澈的童声将对屈原的追思娓娓道来。舞台两侧,孩子们手持风筝、艾草与粽子道具,以情景舞蹈演绎古人过端午的场景——飘动的艾草仿佛带着药香,彩绘的风筝似在云端摇曳,鼓鼓囊囊的“粽子”被孩子们高高举起,宛如托起一个个文化符号。这一幕没有复杂的舞台特效,却用最本真的童趣,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第一颗种子。

微信图片_20250526102413.jpg

微信图片_20250526102436.jpg

微信图片_20250526102440.jpg

童谣里的非遗味——当儿歌跳活传统习俗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轻快的旋律响起,身着传统服饰的小女孩踏歌而来,用自编的儿歌舞蹈带全场重温端午习俗。她们时而模仿插艾草的动作,让“香满堂”的画面跃然眼前;时而比划包粽子的手势,仿佛粽叶在指尖翻飞;最后以“龙舟下水喜洋洋”的队形定格,鼓点声中,台下孩子们也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

鼓点里的民族魂——当少年舞动龙与舟

小男生们高举彩绸舞龙,手持“船桨”模拟划龙舟,在铿锵的鼓点中演绎端午最激昂的民俗图景。舞龙的孩子脚步矫健,彩龙在阳光下翻腾跳跃,似要腾空而去;划龙舟的队伍口号响亮,整齐的“船桨”起落间,仿佛能看到汨罗江上百舸争流的壮阔。

微信图片_20250526102812.jpg

教育的真谛:在“闹”与“静”中守护文化根脉

这场精彩的表演,藏着深刻的教育哲思:当孩子们在锣鼓声中“闹”端午时,实则是在喧嚣中守护一个民族安静而坚韧的灵魂。从屈原的爱国精神到非遗习俗的活态传承,从诗词吟诵到民俗演绎,本次活动将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融入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段童谣。正如展演尾声全班齐诵的童谣:“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当42个稚嫩的声音汇聚成清亮的合唱,当一年级的娃娃们用尚显生涩的语调说出“民族魂”“文化底蕴”,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校园活动,更是中华文明代际传承的生动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526103123.jpg

在这个炽热的夏日上午,蜀汉外国语实小的操场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孩子们用童趣解构传统,用真心对话历史,让两千多年的端午文化,在新时代的晨光中焕发别样生机。

此次国旗下展示活动,不仅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精彩演绎,更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端午的文化之光,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闪耀,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传承、生生不息。(魏雅莉)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