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传声润童心,温江区永宁小学循证教研促成长

发布时间:2025-05-21来源:成都市温江区永宁小学校 作者:张红 通讯员 廖晓敏浏览量:2377

为深化音乐教学改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5月20日,成都市温江区永宁小学校音乐组聚焦“运用乐器培养小学生音乐力度感知力”主题,开展了AI赋能循证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温江区教科院小学音乐教研员马玥老师全程参与并指导,全体音乐教师通过“课前陈述-课例展示-课后研讨”三段式深度研教,探索音乐感知力培养新路径。

课前循证:精准锚定研究基点 

课前,殷华琴老师从三方面梳理研究脉络:从单元目标出发,结合四年级学生听觉感知具象化特点,确立以乐器为载体的力度教学课例《山谷静悄悄》;设计包含“乐器声音示范”“丰富学唱形式”“巧用乐器伴奏”等指标的观察量表,运用AI技术实时抓取课堂数据;针对前期发现的学生力度感知停留于听觉问题,提出“乐器操作-身体律动-声音模唱”三维联动策略,为课例实施筑牢理论根基。

mmexport1747749512024.jpg

课例展示:乐器联动激活感知

唐爱华老师呈现生动课例《山谷静悄悄》。课堂以三角铁、沙锤、碰铃等乐器的强弱对比演奏为切入点,通过敲击乐器渐强减弱的声音体会力度记号,挥拍手势辨f与p,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知“p(弱)如山谷溪流,f(强)似山风呼啸”。AI实时记录显示,学生乐器操作参与度达98%,力度记号识别准确率从课前23%提升至课后76%。小组合作环节,将抽象乐理转化为具身体验。

课后思辨:数据驱动教研升级

课后,李倩老师基于观察量表展开深度反思:课堂通过“乐器感知-唱演结合-情境迁移”路径,有效达成“能用乐器表现pp-f的力度层次”目标,学生声音动态表现维度提升41%;但AI分析显示,23%学生在复杂节奏中出现力度失控,暴露出“技术操作与音乐表达协同性不足”问题。教研组现场生成改进方案:开发“力度-节奏"双维训练图谱,设计“乐器接龙”“力度猜谜”等游戏化练习,强化肌肉记忆与听觉判断的联动。

mmexport1747749527820.jpg

专业引领:教研创新指明方向

最后,马玥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高度评价并为后续教研指明方向:课前量化分析精准诊断学情,课中AI实时反馈优化教学策略,课后数据回溯明晰改进路径,形成“问题-证据-行动”的闭环教研模式。马老师建议后续研究可从感知到理性创编,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有碰撞优化。   

活动结束时,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莉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指出学校音乐教学要突破重难点,以学为中心。她希望音乐组通过乐器使用研究,持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实效,促使音乐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永宁小学音乐组将继续深耕乐器育人课题,让每个音符都成为感知美的起点,让每一次教研都成为专业成长的阶梯。(张红 通讯员 廖晓敏)

责任编辑:王颖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