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启新篇,怀远小学中法携手共绘“中国画”
发布时间:2025-05-19来源:崇州市怀远小学校 作者:黄小林浏览量:1852
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5月15日下午,崇州市怀远小学校与法国珍妮·曼努尔学校以“中国画”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跨越山海的云端文化交流课程。通过中国画的实践体验,两校师生以艺术为媒,架起了一座中法青少年友好对话的桥梁。 在活动开幕式上,杨建斌书记致辞,强调本次线上交流活动是怀远小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实践,旨在突破语言和地域限制,促进文化对话,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目前,学校已开设科创、川剧、中医、书画等特色课程。未来,怀远小学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师生全球视野,培养兼具国家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推动更多学生成为中华文化传播者和世界文明对话者。 随着书记致辞结束,本次精彩的课堂拉开序幕。 文房四宝入画境 千年技艺润童心 活动由怀远小学校美术教师陈兵主讲。课程伊始,他以“文房四宝”为切入点,向法国学生展示了宣纸、毛毡、墨汁和毛笔的独特魅力。通过实物演示与视频讲解,法国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国画的工具与技法,对“墨分五色”“以形写神”等东方艺术理念产生浓厚兴趣。陈老师还通过一段水墨动画,生动呈现了中国意象的创作过程,让屏幕前的法国学生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 一笔一墨共创作 云端笔会连友谊 在创作环节,陈老师以一幅风景画作为教学范本,带领两校学生同步挥毫。尽管隔着屏幕,法国学生仍专注模仿中国画的运笔节奏与留白意境。从勾勒的轮廓,到晕树叶和树干的层次,孩子们屏息凝神,笔下逐渐呈现出画的模样。作品完成后,双方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画作,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成欢乐的乐章。 文化对话促理解 童心共筑世界梦 互动环节中,两校学生围绕艺术与学校课程展开热烈讨论。法国学生好奇地询问“为什么中国学生中国画画得那么好,每个班级有多少人?”中国学生一一回答问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萌生了跨文化探索的热情。活动尾声,双方学生互相邀请对方“来做客”。 云端合影留永恒 文明互鉴启新程 随着镜头定格下两校师生的笑脸,“熊猫走世界”课程圆满落幕。这场以艺术为纽带的云端对话,不仅让法国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促使中国学生以更开放的视角理解世界多样性。 课程结束后,崇州市教培中心心理艺体研究室主任杨丽梅进行总结。她首先肯定了陈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接着,她介绍了“熊猫走世界”课程的背景,强调其通过天府文化和非遗技艺向国外中小学展示成都文化底蕴,促进国家形象塑造与跨文化沟通,增进中外青少年相互了解,消除文化隔阂,培养中国学生的全球视野与文化自信。活动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探索线上课程模式,积累跨文化教学经验。 最后,杨主任提出工作建议,包括搭建互动平台、融合课程、传承怀远小学本土文化(如国画、民俗、生态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并明确短期和长期目标:搭建中外学生互动平台,定期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鼓励以国际化为主题的教育科研课题,系统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助力国际化教育发展。在未来的线上课程中,应持续优化课程细节,拓展多元化交流形式,依托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国际化品牌,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文化交流舞台。 教培中心副主任王智勇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现代技术实现跨国实时互动,突破地理限制,展现中国学生风采,传播传统文化。学生在与法国小朋友的对话中积累了经验,克服了心理障碍,未来应进一步培养自信大方的国际交往能力,为全球化交流奠定文化自信基础。 王主任肯定了怀远本土特色,如“怀远三绝”和“三编”作为独特的交流资源,并提出短期和长期目标:积极拓展跨国交流渠道,开展国际化教育课题研究,如跨文化教学模式和非遗课程开发,以科研推动实践。他强调,教育国际化是提升学校影响力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路径,怀远小学应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依托地方特色,引领集团学校共同发展,逐步跻身区域国际化教育前列。 未来,怀远小学将持续深化与国际友好学校的交流合作,以“熊猫走世界”课程为起点,推动更多元化的中外人文交流项目落地生根,让世界听见中国教育的创新之声,也让中国少年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黄小林) |
责任编辑:周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