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书法共舞!抚琴小学“琴墨教育”斩获区教学成果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05-17来源:成都市抚琴小学校 作者:魏雅莉浏览量:3185

近日,金牛区第四届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成都市抚琴小学校《传文化薪火,铸家国自信——小学“琴墨教育”的20年探索与实践》“琴·墨”教育成果凭借其系统性、创新性和显著成效,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学校20年来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全体师生坚守文化传承使命的高度认可。

图1.jpg

传文化薪火,铸家国自信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学校“琴·墨”教育以古琴和书法为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通过构建“价值与目标、内容与资源、实施与方法、空间与环境、评价与保障”五大板块,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自信行动框架。20年来,学校以“琴·墨”教育为抓手,实现了从技艺习得到文化自信的跨越,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了“传文化薪火,铸家国自信”。

探索与实践,成果丰硕

自2005年启动以来,“琴·墨”教育历经四个阶段的探索与发展:从书法教育的初始尝试,到琴墨课程的整体设计,再到双轴特色的沉淀提升,最终形成可辐射推广的教学成果。这一过程中,学校开发了琴墨课、琴墨活动、琴墨实践、琴墨融合四种课程类型,打造了“一厅、一径、两台、三楼、四区、五廊”的沉浸式育人环境,并建立了全面的评价与保障体系。

图7.1.jpg

师生共成长,品牌显特色

“琴·墨”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师生与学校的全域提升:

学生成长:全校学生人人会抚琴、个个能泼墨,80%的学生能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近三年获国家级艺术类奖项3项、省级6项、市级50余项,800余名毕业生以琴墨为特长,30余人成为职业音乐人或书法家。

教师发展:全学科教师参与琴墨教育,15名教师获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立项5个科研课题,编撰出版3本专著教程,发表25篇论文(文章)。

学校品牌:书法、古琴课程普及率100%,学科融合率100%,100%融入“和雅”教育办学理念,先后获“四川省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四川省知识产权(琴墨)普及教育试点校”“四川省书画传习工坊优秀案例”等38项市级以上荣誉,央视、中国新闻社、成都发布等媒体多次报道。

辐射海内外,影响深远

“琴·墨”教育不仅在国内覆盖5省15市,还通过国际非遗节、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等平台与8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交流,线上课程辐射超万人。众多高校专家教授、琴届泰斗、省市书协主席、琴墨名家以及省、市、区领导对抚琴小学该成果的辐射和彰显给予充分肯定及高度赞赏,央视、《看四川》杂志、金牛融媒等权威媒体慕名采访、拍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守正创新,未来可期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三个融合”——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融合、家校社协同育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培育更多具有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此次荣获特等奖,是“琴·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抚琴小学将以此次荣誉为动力,继续以琴墨教育为支点,撬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文化自信筑基,为民族复兴育人。(魏雅莉)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