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化身勤劳“小蜜蜂”,永丰小学这堂语文课“甜度超标”!
发布时间:2025-05-16来源:都江堰市永丰小学 作者:张红 通讯员 马乔 朱蕾浏览量:2992
近日,都江堰市永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以部编版《蜜蜂》一课为舟,共赴教学探索的星河。 课前会:智慧众筹 5月8日下午,永丰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在AI教研中心进行了课例研修课前会。陈孟瑶老师从说教材、论学情、述目标、讲过程四个方面对《蜜蜂》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解说,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群蜂采蜜方成蜜,众人拾柴火焰高。”各年级语文教师如同勤劳的蜜蜂般,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课堂互动三大维度,共同酿造出一堂“甜度超标”的语文课。 最后,梁黎副校长作总结性发言,为语文课堂的数字化转型与核心素养落地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1、构建AI赋能的智慧课堂,通过智能互动课件、实时反馈系统等数字技术,在保留语文课堂人文温度的同时,提升教学精准度与课堂参与度;2、创新小组合作范式,依据分层任务设计开展角色分工,建立多维评价机制,在思维碰撞中培育协作探究能力,践行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变革;3、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围绕“观察与表达”,将学习目标具化为情境任务群,通过分层训练梯度突破教学难点,在学情诊断基础上实现重难点的动态调适。 教研现场:蜂舞课堂 5月15日上午,陈老师带领三(5)班学生走进法布尔《蜜蜂》课例研修,以“昆虫博物馆研学”为背景,开展“寻找小法布尔”情境式教学。通过AI小博士创设实验探究场景,采取“双线并行”策略:一方面引导学生用默读批注法圈画“推测、验证”等关键词,梳理实验步骤;另一方面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实验记录卡”,借助互动导图可视化呈现观察结论。 课堂融合科学探究与语文要素,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化身小实验家,既习得“用关联词表述过程”的语用能力,又培养实证精神。教学将经典文本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构建了“做中学”的探究式学习范式。 课后会:破茧成蝶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蜜蜂》一课课例研修中,陈老师以实验观察为主线,通过“猜测-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模式,带领学生化身“法布尔小助手”。课后研讨时,陈老师坦言课堂存在三点精进空间:一是实验环节时间分配需更精准,确保探究完整性;二是小组分享未形成有效思维碰撞,需增设“观点互评卡”;三是评价维度可融入实验记录、协作表现等多元指标。 王蔓麟老师基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师生互动等做出点评并向陈孟瑶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陈霞老师根据苏格拉底平台的数据对本节课进行了切片分析,展示了观课老师们对课堂提出的建议和亮点。 各年级老师也根据观察量表,分享了课堂上的亮点与改进建议。 从单篇教学到专题研习,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这场关于《蜜蜂》的教研之旅,恰似勤勉的工蜂,在教育的百花园中采撷智慧。当AR技术照亮观察之眼,当合作表格搭建思维之桥,可以看见语文课堂正在破茧成蝶。期待下一次振翅,遇见更美的教育风景!(张红 通讯员 马乔 朱蕾) |
责任编辑:杨紫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