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办学成果浓缩成一部《雨后石笋街》,成都市石笋街小学这场展演掷地有声
发布时间:2025-05-15来源: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 作者:赖波 赖羽纶浏览量:3263
九秩春秋,沧海桑田;一脉弦歌,薪火相传。2025年4月,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迎来建校九十周年华诞。值此盛典,学校以原创舞台剧《雨后石笋街》为镜,照见历史烟尘中的风骨与热血,以“石笋精神”为笔,书写一部跨越时空的教育史诗。 石笋九十正芳华,教育逐梦新征程 展演前夕,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书记张友红登台,发表了一场以“石笋九十正芳华,教育逐梦新征程”为主题的精彩讲话。九秩春秋,石笋街小学起于庙宇,历经坎坷。昔日困境中科研兴校,规模质量同升;今朝成名校集团,内外拓展校区,探索贯通育才。其以“天地人和”为核,构建和美课程。过往坚守初心,未来石笋人将为党为国,续写教育华章。在讲话中,他回溯往昔,展望未来,饱含深情地诉说着石笋街小学九十载岁月里的教育情怀与奋进历程,激励全体师生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继续勇毅前行,让在场听众无不深受触动。 经典为炬,照见石笋魂 《雨后石笋街》以VR科技为纽带,通过四幕场景,带领观众穿梭于1940年的抗战烽火、1980年的教育突围、2003年的少年追梦、2015年的创新突破之间。 第一幕:风雨飘摇(1940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却抵不过破庙学堂里赵先生的一声疾呼:“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战火肆虐,书声琅琅。小瞎子以命证清白,赵先生弃笔从戎前慨然长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幕《最后一课》,仿若都德笔下阿尔萨斯的悲怆,却更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中华气节。 第二幕:曙光初现(1980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改革春风中,邱老师手持《三字经》,带领学生挑灯夜读。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师生以“滴水穿石”之志,将全区垫底的耻辱化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逆袭。寒窗苦读的身影,恰似范仲淹笔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 第三幕:石笋浓情(2003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少年江阳雨中跪地痛哭,邓老师赠鞋时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点亮少年心灯。 父子争执如《背影》中的代际鸿沟,而邓老师“有教无类”的守护,让球场上的奔跑化作“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成长宣言。 第四幕:风云际会(2015年)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校领导通宵制定办学方案,以“学段衔接、课程融合”,践行《礼记》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精神。九年一贯制首战告捷,印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之力,更呼应《少年中国说》中“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豪迈预言。 石笋魂,永不灭 剧中,经典名句如繁星缀满石笋九秩长卷—— 以文化人:从《三字经》的启蒙到“和而不同”的校训,文脉滋养代代学子; 以史明志:赵先生“留取丹心”的抉择、邱老师“韦编三绝”的坚守,皆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注解; 以新承古:VR技术重现历史、校歌万人合唱,让“温故而知新”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九十年,石笋街小学从战火中的一株幼苗,长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参天巨木。正如主题曲所唱:“当暴雨唤醒了久违的阳光,看那石笋人,已百炼成钢。”(赖波 赖羽纶) |
责任编辑:杨庆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