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 七中育才附小东湖校区与教育同仁共探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15来源: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东湖校区 作者:江蕾 通讯员 赵玲浏览量:2398
2025年5月13日上午,成都市锦江区“学段贯通视域下英语教学专题活动”在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东湖校区举行。近百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研专家齐聚一堂,以“衔接·赋能·成长”为核心,通过课例展示、技术融合、智慧研讨三大板块,共探英语学科育人新路径,为区域贯通一体化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课例展示 双向赋能 中小学课堂的阶梯式衔接 初中示范课由七中育才中学东湖校区张怡老师执教七年级《Rain or Shine》阅读课。张老师通过“情境化任务链+开放性思辨问题”双轨设计,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展现初中阶段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小学奠基课由七中育才附属小学东湖校区唐勇老师呈现六年级《Nature and Culture》课例。唐老师创新“趣味活动矩阵+结构化任务群”教学模式,在语篇逻辑解析中渗透初中学习要素,实现知识架构的无缝衔接。 经验共享 技术融合 教学范式的创新突破 七中育才附属小学东湖校区英语组组长何琴老师以《深耕实践铸素养》为主题,系统阐释英语学习活动观与高质量课堂的融合,通过持续的贯通课例研讨,探索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转化的新路径。 七中育才中学东湖校区英语组凌曦老师围绕《AI赋能单元教学》的实践,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视角,讲解了如何深入挖掘语篇结构,并运用AI新技术为教学注入新力量。 智慧交锋 教研共进 关键问题的深度破冰 参会教师通过观摩课例、聆听经验分享,围绕教学梯度设计、学习习惯衔接、评价方式优化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现场思维碰撞氛围浓厚。针对词汇积累难题,附小团队分享“音标渗透+主题语篇拓展”解决方案,通过晨读与课后服务实现语言输入倍增。 专家视点 素养导向的教育转型 锦江区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熊羿老师强调多模态文本育人价值,倡导构建生本化学习生态。文本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性的文本,听力本文的学习也是重点,老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模态的文本让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生为本,充分与文本互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逐渐从知识逻辑转向素养逻辑。 锦江区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刘春老师充分肯定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小学侧重“游戏化浸润+高频复现”基础夯实,初中着力“批判性阅读+问题链探究”思维进阶。她建议贯通小学与初中的课标要求,优化评价体系,以追问式引导取代单一判断,构建“基础能力—思维进阶—学科素养”一体化育人框架。 未来展望 三维并进 打造区域教育新标杆 本次活动达成共识:小初衔接需实现知识本位→素养本位、学段割裂→系统设计的转变。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研共同体建设+智能技术融合+课题研究驱动”三维实践,为区域英语教育提供可复制的贯通培养方案。 教育之路 育才先行 七中育才附属小学东湖校区正以创新实践诠释“贯通培养”的深层价值,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将继续深耕实践,与更多教育者携手同行!(江蕾 通讯员 赵玲) |
责任编辑: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