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多项全国大奖!锦江,太太太长脸了!

发布时间:2025-05-04来源:锦江发布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1937

4月26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成都市锦江区选送的4个艺术节目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共斩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其中,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舞蹈《说唱俑》作为成都市唯一入选全国现场展演的舞蹈节目,以精湛的表演征服全场观众,一举夺得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创作奖两项殊荣,标志着锦江美育成果时隔九年再度问鼎全国最高领奖台。

文物“活”化演绎

传统与现代碰撞艺术火花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的获奖作品《说唱俑》以四川出土的东汉击鼓说唱俑为创作蓝本,创新性地融合汉代说唱艺术与现代街舞元素。舞台上,学生们通过诙谐灵动的肢体语言,将文物中凝固千年的乐观精神生动再现。据编导团队介绍,作品特别加入电子音乐编曲,让两千年前的杂耍艺人在聚光灯下“复活”,这种“让文物说话”的创意编排赢得评委一致赞誉。

“孩子们用三个月时间研读东汉历史文化、学习陶俑神态,甚至专程到博物院观摩。”指导老师表示,该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通过艺术实践让青少年建立起守护文明根脉的自觉。

20250514_084830_076.jpg

多元艺术竞放

传统与现代碰撞艺术火花

本届展演中,锦江区各校呈现的艺术多样性令人瞩目。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慧源校区合唱团以侗族儿歌《筑塘歌》与美国民谣《Oh!Susanna》的中西对话,斩获声乐类二等奖;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民乐合奏《沙漠玫瑰》以丝绸之路上绽放的生命奇迹为主题,荣获器乐类三等奖;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管乐团演绎的《幸福的格物》则通过恢宏乐章诠释“格物致知”的哲学思考,同获器乐类三等奖。

“这些作品既有对《幸福的格物》的哲学思考,也有对《沙漠玫瑰》的生命礼赞,展现出锦江学子深厚的人文素养。”评委会专家特别指出,锦江参赛作品均体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鲜明特色,在艺术表现与思想深度上形成独特辨识度。

20250514_084830_077.jpg

十五年深耕细作

构建全域美育生态圈

锦江教育历来倡导“人人都是美育工作者”,树立融合美育理念,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美育精神,以春风化雨的浸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美育育人硕果累累。数据显示,锦江区已连续15年保持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学生参与率、特色项目覆盖率三个100%,累计培育40余类地方特色课程,年均开展美育活动超350余场次。

20250514_084830_078.jpg

“我们打破‘美育就是特长教育’的误区,建立‘基础+特色+精品’三级培养模式。”锦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我想上音乐会”“童心向廉”等品牌活动,每年有3.5万人次学生获得专业舞台展示机会。艺术团孵化出的《乖小丑》《蓉城俏妞儿》等精品节目,更成为传播天府文化的“流动名片”。

美育浸润工程

塑造新时代少年精神气质

在锦江区的教育实践中,美育早已超越单纯的艺术技能培养。各中小学聚焦“美育+”,融合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融入天府文化、川剧、非遗等,增设“川剧”“清音”“抖空竹”等地方特色艺术课程,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20250514_084830_079.jpg

“当孩子们在《说唱俑》排练中自发查阅《汉书·艺文志》,这就是美育激发文化自信的生动例证。”据悉,锦江区下一步将实施“美育浸润2.0计划”,推动社会美育资源向基础教育深度渗透。

此次全国展演的优异成绩,既是锦江教育“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集中展现,更是对“品位锦江·幸福城区”建设的最佳注解。正如参赛学生所言:“我们跳的不只是舞蹈,更是千年文化的接力传承。”在新时代美育征程上,锦江教育正以艺术为媒,书写着立德树人的精彩答卷。

*转载来源:锦江发布*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