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小学:科技赋能融世界 智慧对话育未来

发布时间:2025-05-07来源:成都市锦江区东华小学 作者:江蕾 通讯员 胡思锐浏览量:2999

2025年4月25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东华小学承办的“科学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融合”教学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东华小学举行。活动以“跨越山海·探秘未知,国际理解下的科学对话”为主题,通过主题汇报、课例展示、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探索全球视野下科学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常利梅、丛禄,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理解教研员雷沛瑶,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杨彬彬、国际理解教研员胡彦云,来自成都市各区(市)县、成德眉资等地的科学、国际理解教研员、骨干教师近300人齐聚一堂,共话学科融合育人新图景。

智慧分享:深耕融合土壤,拓宽育人视界

活动伊始,东华小学何少东主任以《小实践,大视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实践》为题,分享了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实践等路径,将科学探究与全球议题有机融合的经验。阐述了东华小学“从课堂小实践到世界大视野”的课程设计理念,展示了学生主导的“乡村振兴探索”等特色案例。

20250506_225725_001.jpg

课例实践:以全球议题为纽带,融通科学与责任

成都市锦江区外国语小学校赵谦老师与四年级学生带来课例《地球发烧了——气候危机中的科学探究与全球责任》。课堂以气候变暖为核心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模拟等科学方法探究温室效应,并结合全球气候行动案例,深化学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认知,激发科学精神与全球担当。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甘怡琴老师进行了展示课例《休戚与共 命运与共——从地震成因与作用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课程以地震为切入点,通过地质模型实验与跨文化灾害应对案例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同时感悟国际合作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意义,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

专家引领:锚定融合方向,共绘教育新图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理解教研员雷沛瑶博士结合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时代使命,对课例进行深度点评。她指出,教师要深度思考科学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共同的育人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出发,培养兼具科学理性、人文情怀与全球视野、责任担当意识的新时代青少年。

随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丛禄博士作专题讲座《从苹果树下的顿悟到月球背面的着陆——国际理解视野下的科学教育》,阐释如何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力与全球胜任力,并呼吁教师“以科学之眼观世界,以责任之心育未来”。

守正创新:以融合之力点亮未来

最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利梅老师总结指出:科学教育与国际教育的融合,既是时代命题,也是育人使命。教师需以开放思维打破学科边界,以真实问题驱动深度学习,让课堂成为联结科学与世界的桥梁。

20250506_225725_006.jpg

本次活动以“课例+研讨+引领”三维联动,为科学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范本与理论支撑。教育之路漫漫,探索永无止境。成都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跨学科融合实践,在“科学对话世界”的征程中深耕细作,让教育真正成为培育全球视野的沃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心怀科学之光,拥抱多元世界。(江蕾 通讯员 胡思锐)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