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铸魂,培育乡村“品格娃”
发布时间:2025-04-30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作者:通讯员 杨军 刘倬宇 李虹麓浏览量:2303
4月29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化育人实践“品格教育”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在文君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邛崃市教研培训中心主办,文君小学承办,四川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新华文轩《读者报 品格周刊》协办。旨在系统推进《铸魂育人》实践成果,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德育与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刘蓝鹰,邛崃市德育教研员杨军,蒲江县德育教研员叶思含,邛崃市文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肖远英,以及各小学、九义校的班主任老师代表,共计100余人。 活动伊始,邛崃市文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肖远英致辞。她指出,乡村学校要让学生在家乡文化中生长价值观,而品格教育正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化育人成果针对乡村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知抽象化、实践悬浮化、实施碎片化等问题,为乡村学生价值启蒙教育奠定了基础,期望大家通过这次展示活动,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乡村学校真正落实、落小、落细,培育出更多新时代好少年。 随后展开的主题班会课展示,来自不同学校的9位教师结合班情,将品格教育融入本土文化,呈现出“乡土育人”班级特色。 邛崃市临济九年制学校李阳老师执教《解锁孙悟空的“坚持密码”》,以孙悟空求道历程为情境线索,巧妙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坚持”这一价值元素,成功破解了乡村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抽象化难题。 邛崃市北街小学校陈可老师执教《不!我不喜欢这种话!——智慧点亮成长之路》,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真实的情境体验,借助故事情景导入、揉纸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暴力的危害,实现情感上的深度触动,推动了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理论认知向实践行为的转化。 邛崃市文昌小学高敏老师执教《播种友善,收获温暖》,以地域文化为根基,依托“友善之星”徽章激励、“时间重溯”反思卡片等创新形式,引导学生将友善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自觉,实现了从课程内容到价值自觉的升华。 邛崃市十方堂小学校林艳老师执教《嘿,你好好吃饭了吗?》,以乡村学生熟悉的饮食生活场景为依托,通过情景表演、数据展示、唱儿歌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将节俭这一价值元素根植于学生日常生活,培养了学生珍惜资源、自律克制的品格。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邛崃文君分校张茂林老师执教《哪吒上学记》,深度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将电影《哪吒》元素引入课堂,以趣味闯关为活动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唤醒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为品格育人奠定了基础。 邛崃市滨江小学徐晨煜老师执教《我和时间的约定——争做时间规划师》,借助音乐导入、互动游戏等情境,将抽象的时间观念转化为直观可感的体验,让学生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邛崃市南街小学校滕寻老师执教《纽扣里的中国心跳》,通过“我的爱国扣”等环节设置,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行动自觉。 邛崃市西街小学苏胜男老师执教《小心有“诈”!——班级谨慎侦探队》,以学生喜爱的侦探游戏为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习辨别诈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将谨慎价值观转化为实际的生活技能与行为习惯。 邛崃市城北小学黄留丽老师执教《友善为帆 助力远航》,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海豚故事开场,营造出温馨、友善的课堂氛围,将友善这一价值观根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友善、亲和的品格。 展示课结束后,邛崃市德育教研员杨军进行了点评。他高度评价了此次主题班会课充分展示了“乡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化育人实践”成果。强调主题班会课要精准把握“根植地域资源、转化教育方式、生成价值自觉”的核心要义,从不同维度解决学生身边的真问题。同时,他针对部分课程对学生道德自主建构的规律、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了改进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成果应用与转化作了具体指导。 活动最后,举行了庄重而热烈的颁奖仪式。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教学成果的褒奖,更是对所有投身乡村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品格塑造探索的教育工作者的激励。 此次“根植·转化·生成:乡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化育人实践”成果推广现场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德育成果在乡村学校的广泛应用与深化发展。未来,全市各中小学将继续深耕乡村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品格培育实践,不断完善和拓展育人成效,培育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乡土娃”。(通讯员 杨军 刘倬宇 李虹麓) |
责任编辑:张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