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观察、支持,温江区天府三幼中班组携手共赴春日课程之约

发布时间:2025-04-28来源:成都市温江区天府第三幼儿园 作者:张红 通讯员 李瑶红 袁琴浏览量:2277

四月春深,万物竞发,每一片色彩都与春天撞个满怀。成都市温江区天府第三幼儿园秉持“沐光童行爱悦生命”的办园理念,以“光悦·家园共育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家长支持共同体建设路径,逐步完善“家-园-校-社”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4月25日,中班组召开以“拜访春天”为主题的课程发布会,以沉浸式的亲子游园会共探“玩中学、研中悟、创中长”的立体化家园互动模式。

在四月主题课程《拜访春天》的探究与实施中,中班组教师们依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成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一要求,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主动探索、建构经验,实现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的协同发展。

春之探秘·童趣奇遇自然集

在这场春日之约中,孩子们化身“自然侦探”用放大镜观察嫩芽的纹路,记录每日的生长变化。成为“花间使者”,用画笔定格春花绽放的美丽瞬间;担任“春雨乐师”,用雨滴演奏春天的韵律。

走进中班组《拜访春天》课程发布会,见证孩子们在自然课堂中的成长印记,感受生命教育的独特魅力。

基于儿童需求 确立课程关键“点”

为深入践行主题审议的科学性,充分挖掘课程生发价值,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班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通过“一读二研三审”的教研模式,深度解读了《拜访春天》主题的核心教育价值,从生命教育和自然探究两个维度挖掘课程内涵,随后对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同时充分开发园内外自然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保留、新增、优化与重组。

关注儿童经验 刻画课程重要“线”

风信子班的孩子们以“树”为窗,通过多感官探究开启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

覆盆子班的“小花匠”通过放大镜观察花朵,感知和发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建立对植物器官的初步认知。

从沉睡的胚芽到破土的奇迹,君子兰班用一粒种子讲完整个春天的故事。

满天星班以主题活动《拜访春天》为载体,生发出班本课程故事《春风吹纸鸢》。阳光明媚的三幼园仿佛变身“科学探索基地”,孩子们在不断“试飞、观察、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关于平衡力、风向感知的实践经验。

栀子花班以《花开时节“趣”春游》为主题,围绕课程缘起、调查探索、计划准备和实践体验四大环节展开。

紫罗兰班以“花”为主题,将“自然教育”与“体验式学习”的理念融入探究活动中。

春之邀约·童趣拾光游园会

踏着午后的阳光,满怀爱意与美好的憧憬,家长们如约前来,以纸飞机为笔,有序签到。

“春日观察日记”“春之艺术品”“春日故事”……每一个展区都记录着孩子们与春天相遇的美好瞬间,诉说着他们在自然中获得的成长惊喜。

7.jpg

在主持人杨老师、张老师热情洋溢的介绍中,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中班组课程发布会在所有人的期盼中正式拉开帷幕。

迎着微风,沐浴着阳光,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老师们热情的呼应,家长和孩子手牵手、心连心,一同舞动身体,唤醒身体的暖意,按下游园活动的开始键。

52.jpg

乐知春日 观察 创作

140.jpg

乐动春日 趣味 运动

两人三足,步调一致,大小朋友们默契配合,绑腿行走,不仅发展了幼儿在健康领域方面的身体协调性与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平衡能力、节奏感知和社交互动,让欢快的步伐踏响春天的韵律。

在《拜访春天》的欢愉旋律中,教师以沙包为媒介,引导小光芒们通过投掷游戏,发展空间感知与力度控制,实现健康与科学领域的自然融合,将欢愉掷向晴空,共赴一场与春风的轻盈之约。

乐游春日 记录 表达

乐享春日 成果 分享

本次《拜访春天》主题课程发布会立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4-5岁中班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目标,依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和《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精神,依托“光悦·家园共育中心”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创设沉浸式学习场域,实现家园共育视角下的课程共建。

在观察幼儿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邀请家长作为课程评价主体深度参与,共同见证儿童在主题探究中的经验建构与能力发展;通过情境化、互动式的活动体验,让家长直观感知幼儿园以“幼儿为本”的课程实施路径,切实体会主题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与核心素养的渐进式发展。

画笔蘸取四月的风,凝成孩子脸颊的彩虹;沙包划出成长的弧线,书页间正在生长会走动的春天,所有关于爱的教育都该是泥土里自然生长的诗行。(张红 通讯员 李瑶红 袁琴)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