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天府八小在深耕实践中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5-04-25来源:四川天府新区第八小学 作者:江蕾浏览量:2883

时至今日,距离四川天府新区第八小学获评成都市首批“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已过去近两月。学校深知,人工智能为教育行业带来的更多是一种赋能与加持。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八小人以获评试点校为契机,开启了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深耕。

以训促变

两场培训开启AI教育破冰行动

在天府八小,有一群“特别会玩”的老师——他们能用AI三分钟生成互动课件,让古诗教学变成沉浸剧场;他们开发的智能题库,能为每个孩子自动匹配分层练习题。这支数字素养极高的教师团队,既有师范生的扎实功底,更有“数字原住民”的敢闯敢试。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从清华大学龚超博士为大家带来的《DeepSeek原理与实践》到天府新区教育学会举办的《极简AI赋能教育》实战培训,老师们白天上课晚上“练级”,硬是把AI变成了赋能教育教学的“神器”。

对天府八小的老师们来说,两场培训就像“充电宝+工具箱”的组合套餐——既刷新了认知,又塞满了实用技能。

20250425_003844_191.jpg

清华大学的龚超博士让大家明白:AI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帮老师“减负增效”的好搭档。过去备一节课要翻遍教参、手工设计分层作业,现在用DeepSeek大模型,输入教学目标就能自动生成教案框架,还能根据每个孩子的课堂表现,“算”出专属练习题。

20250425_003844_192.jpg

如果说龚超博士的讲座点亮了AI教育的“灯塔”,那么这场由全国知名教育家何其钢老师带来的极简AI赋能教育的专项培训,就是给老师们搭好了“登高的梯子”——没有复杂的代码,不用背技术参数,直接给你一箱“开袋即用”的智能工具,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

用一句话总结八小推进“人工智能+教学”到底有啥用?老师越来越“聪明”,课堂越来越“懂你”,家校越来越“同频

20250425_003844_193.jpg

找工具、找玩具、让工具为教学服务

6个种子教师团队的行动力

天府八小在推进“人工智能+教学”过程中,不仅用理论武装头脑,同时也舍得下深水,狠钻研。经历了两场醍醐灌顶的培训后,学校迅速组建了六支跨学科种子教师团队。这些由青年教师领衔的团队,在过去一个多月深入探索AI技术与教学场景的融合路径,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育人本质。那这支种子教师团队在当前阶段做了哪些探索与实践呢?

智能阅读,打开阅读“黑匣子”

三月,阅读项目组搭建智能阅读平台,为孩子们定制个性化书单。通过AI阅读挑战赛,学生不仅能实时追踪自己的阅读进度,还能与书中的人物进行虚拟对话,让经典文本变得生动可感。

20250425_003844_194.jpg

20250425_003844_195.jpg

四月,学校进一步开展《灰尘的旅行》整本书测评,通过AI生成六维能力分析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阅读水平,同时启动“千人阅读成长档案”建设,让阅读力看得见、可衡量。

数学课堂,用数据点亮思维火花

数学组教师在三月份迎来新伙伴——AI备课助手“豆包”和解题工具“DeepSeek”。这些工具不仅自动生成分层习题,还能将复杂的解题思路可视化。课堂上,Hiteach系统的实时答题热力图让教学盲区一目了然,90%的教师通过“数据切片”教研活动,掌握了用课堂数据改进教学的方法。

四月的重点转向“标准化实践”,中段教师全员参与10节AI融合课例打磨,逐步形成可复用的数学教学模式。

习作评改,守护童心助力成长

习作智能评改项目组在试用市面主流“习作批改智能体”后,围绕三大方向展开研究:系统通过儿童语料库智能识别“太阳公公起床啦”等童趣表达,保留“会飞的房子”等创意想象,避免模板化修改。

1745544114703689.jpg

手写体原图批注功能使批改效率提升40%,助力教师精准指导。同时,内置单元要素检测器关联教材目标(如三年级《我的植物朋友》“细节描写”),支持教师自主设计评价指标,结合阶梯式修改包(A/B/C档)适配学生差异。

1745544128291439.jpg

基于三月成果,团队将重点优化三年级习作模块功能,完善校本资源库,强化“细节描写”“创意表达”等核心指标适配性,并加速全校推广进程。通过技术迭代与教学场景深度结合,为写作能力分层提升提供系统性支持,夯实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基础。

英语课堂,打破沉默拥抱世界

英语组集中突破AI工具赋能口语突破的现实问题,针对传统课堂存在“口语表达监测盲区”(老师们无法实时跟踪每位学生口语输出质量)与“反馈延迟”(课后才能获得纠正指导)的痛点问题,对当下的AI口语工具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20250425_003844_204.jpg

四月重点推进AI工具的实践应用,通过AI口语测评检测口语输出质量,完善口语评价体系。

生命教育,在对话中理解生命价值

综合组老师则主攻生命教育,让AI技术成为情感联结的桥梁。学生们通过“时空对话机”与历史人物探讨生命意义,用“生命涟漪计算器”观察善行如何影响他人。最触动人心的是“AI时光胶囊”——当孩子们看到自己20年后的模拟面容,学生们纷纷表示“更懂得珍惜当下”。

四月上线的“悦心树洞”更进一步,这个能识别焦虑情绪、提供心理学引导的AI系统,3秒内响应学生倾诉,并自动预警潜在心理风险,成为校园里无声的守护者。

经过40余天的探索,种子团队交出首份答卷:各种子教师团队深度精选与对应项目匹配的6款AI工具,并逐步开始向学科纵深辐射。

AI参与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2节课例展示初探人工智能

无论是前期的以训促变,让天府八小的老师拥有了AI工具箱,又或是种子教师团队开展的相关AI工具的探索与实践,最终都将走向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课堂实战。在团队中,有两位老师首先跨出了身先士卒的第一步,并取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刘佳怡老师在全国“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活动中,执教四年级数学《等量关系》一课时,充分运用反馈器与平板开展交互式课堂。课堂中,刘老师将书中的角色借助智能体的形式,让孩子们与“智慧老爷爷”直接对话。

同时,借助反馈器和平板,让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更加高效直观。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通过AI出题挑战赛,让知识精准落地。

最终,这堂课获得了在场专家与老师们的高度赞赏。

李志木老师在天府新区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斩获一等奖。李志木老师执教四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说新闻》一课时,便巧妙的融合了AI克隆音色与AR虚拟演播技术,让学生亲临演播厅,体验当“主播”的一天。

李老师感叹到:“如果将这堂课放回到以前的课堂,孩子们无法真正的把课堂当成新闻演播室,而通过与虚拟人物的对话和智能VR场景的搭建,孩子们就能够沉浸式的参与到说新闻这件事情中来。”

当我们的AI课堂打开校门

4次特别的深度交流

跟着天府八小的AI教学改革一路记录,最让大家感动的不仅是老师们的创新,还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伙伴们走进校园——他们像老朋友串门一样,和大家一起探讨怎么用科技把教育变得更温暖、更聪明。

校际交流,AI赋能教育的深度对话

2月25日,龙江路小学万达校区领导一行到天府八小参观交流,聚焦学校在“人工智能+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

20250425_003844_210.jpg

在参访过程中,学校的数字积分评价系统成为关注焦点。该系统凭借AI技术,从多场景高效收集学生学习与行为数据,深度分析挖掘学生潜在特征与学习倾向。

20250425_003844_211.jpg

来访领导对学校数字积分评价系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充分展现了AI在教育教学中的强大赋能作用,是“人工智能+教学”模式的范例,值得深入学习与借鉴。

校际交流,共探智慧教育新路径

3月14日,万源市第二小学的领导与老师们到天府八小,展开了为期一天的深度驻点参访。

上午,他们深入学校数学课堂,全方位感受智慧课堂在“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下的生动实践,借助平板与反馈器,教师能够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些由人工智能快速收集并分析的数据,为教师调整教学节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化进行辅导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后,参访团队深度参与了数学组的智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以人工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切入点,教师们围绕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展开热烈讨论。

校际交流,共绘数字校园新蓝图

3月18日,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领导与教师团队到天府八小参访。聚焦于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积分评价的应用,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

学校数字校园积分评价应用,是“人工智能+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晶。从技术层面来看,积分评价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如同一位敏锐的“洞察者”,能自动捕捉学生在校园学习与生活中的多样化行为数据。

西财附小的参访团队对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积分评价应用所取得的成果赞不绝口,认为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中的独特优势,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实践样本。

区域交流,共谋科创教育新路径

3月14日,南充市高坪区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和老师们到天府八小开展关于科创教育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20250425_003844_220.jpg

宋宇翔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校科创教育体系,从课程设计到实践成果,全方位展现学校在科创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创新,让参访者深刻体会到“以科创启迪思维,以教育赋能未来”的教育理念。

20250425_003844_221.jpg

南充市高坪区科协教师围绕科创教育实施、教师成长路径等议题畅所欲言,在观点交融中凝聚教育共识。

带着不同的视角,学校把近段时间针对“人工智能+教学”推进过程中的感悟、体会以及实践毫无保留的向参访的领导和老师们做了分享。

这也促使老师们在一次次的交流与对话中,继续深入解构正在践行的这条路。作为试点校的其中一员,天府八小正在用行动去践行“智慧教研-技术赋能-数智评价”的探索路径。

这里没有颠覆性的革命,只有细水长流的改进。当AI批改作文时特意保留童真想象,当数学课的热力图让教师更懂学生,当“悦心树洞”深夜倾听孩子的烦恼——技术终将褪去光环,成为教育中自然而温暖的存在。真正的教育创新,不在于技术多炫目,而在于它如何默默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之光。

后续天府八小将持续更新“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探索相关动态,敬请关注。(江蕾)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