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育人新路径 科学城小学举行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5-04-24来源:四川天府新区科学城小学 作者:陈海燕 通讯员 杨馨婷浏览量:2770

身处中国西部科学城(成都)腹地,如何依托区域优势,擦亮校名文化,创新做实“大”科学教育?2024年12月24日,四川天府新区科学城小学(含西区)的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科学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成功立项为202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

2025年4月22日下午,在学校东区大会议室,正式举行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1L2A0046.JPG

会议邀请了四川省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贤科、天府新区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潘元齐等专家作为课题论证专家。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天府新区科学城小学(含西区)的校长熊英、副校长漆贵忠、课题组成员以及教研组长们。

会议由熊校长主持。首先,熊校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一校两制”创新办学体制及学校发展蝶变历程,阐释了最初提出此课题的初衷。

IMG_20250422_140747.jpg

1L2A0054.JPG

接着,杨贤科副所长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书并对学校表示热烈祝贺。

IMG_20250422_141342.jpg

然后,课题组主研教师依次对本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详细汇报。

IMG_20250422_144416.jpg

王芳老师分别从问题提出、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保障条件、组织分工、预期成果、研究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汇报。

杨馨婷老师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两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大科学教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一方面明确了“大科学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大科学教育是一种综合性、跨学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全球视野和深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与教育理念更新的背景下阐释了大科学教育的五个核心特征——全面性、系统性、跨学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桂孟志老师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大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桂老师为大家解释了五维目标的建构基础与逻辑、育人目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策略以及育人目标的学科适应性转换方法,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王晓宇老师从跨学科整合、情境任务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育生态支持等方面剖析了大科学教育的实施策略。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前沿理论,为推动大科学教育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和方向。

刘瑞琦老师深入讲解了大科学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刘老师通过丰富的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大科学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框架、实施原则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为教学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推动大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邢琦尧老师深入剖析了目前探索出来的几个大科学教育课例,从课堂落地的目标设定、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及具体的实施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她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大科学教育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为教师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助力大科学教育在课堂上的有效实施。

汇报结束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选题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研究思路清晰且创新性强,展现出诸多值得肯定的亮点。专家们对课题的前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针对课题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1L2A0047.JPG

潘元齐所长指出,此课题研究指向学生全面发展,适切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很有研究意义。建议再论证和丰富大科学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在知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内外独特资源,由点到面,提高教师大科学教育能力。

杨贤科副所长认为,依托科学城地域资源优质,契合校名内涵,把“大科学教育”作为学校的育人主张,非常贴切。课题落地应用这个教育理念,聚焦“大的科学教育”“大的科学教育课程”,构建和实施“大格局、大素养、大课程、大资源、大的综合实践”等科学育人的教育体系,这样很聚焦,研究很可行。作为目标导向,“全面发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和国家育人要求,很适切。同时,杨副所长也希望课题组在研究时,需要分析课程体系的适宜性,结合校情丰富大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策略。

专家们都表示,后续会持续为该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

专家组细致且专业的点评让老师们豁然开朗,受益良多,为后续的课题研究调适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

1L2A0070.JPG

会后,课题组老师及时进行了复盘。大家认为,课题研究方向更清晰了。“大科学教育”不是某单一学科教育,而是一种教育主张,是教育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通过研究教育规律、儿童认知科学、学习科学等,借力学校科学城地域资源,在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课程建设中,站好课堂阵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真实学习场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期实现可迁移的学习,助力每位科小学子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陈海燕 通讯员 杨馨婷)

责任编辑:王颖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