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根街小学二年级学子与蚕共舞,“织”就童梦

发布时间:2025-04-17来源: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何忻玥浏览量:244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丝织就千年文明,童心传承非遗匠心。4月10日,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二年级全体师生走进新都·锦门丝绸博物馆,开启“蚕宝织梦记”主题研学之旅。同学们循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触摸经纬交织的匠心工艺,在实践探索中感悟中华文明的璀璨智慧。

探·丝绸之源  

步入丝绸博物馆,同学们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长廊。从嫘祖始蚕的古老传说,到丝路驼铃的悠远回响,一幅幅生动的展板、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带领东娃娃们走进丝绸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东娃娃们睁大好奇的眼睛,聆听蚕桑文化的故事,惊叹于“寸锦寸金”的织造技艺,感受丝绸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独特地位。

观·蚕之蜕变

“蚕宝宝是怎样变成飞蛾的?”在蚕桑科普馆,同学们化身为“小小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卵的细微结构,亲手触摸蚕宝宝柔软的躯体。从蚁蚕到结茧,从蛹化到破茧成蝶,孩子们用画笔记录蚕一生的神奇蜕变,领悟“生命循环”的自然奥秘,更在心底种下尊重生命的种子。

感·缫丝匠心

“缫丝三盆手,札札千声绕”缫丝体验课上,同学们屏息凝神,用指尖轻轻挑起蚕茧的丝头,小心翼翼地将银丝缠绕在木架上。滚烫的水温、细腻的手感,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一丝一缕皆辛苦”的深意。当晶莹的蚕丝在手中延展,东娃娃们不禁感叹:“原来一件丝绸衣裳,竟需要这么多人的心血!”

织·经纬之美

“梭穿日月,线纳春秋。”传统织布机前,同学们两人一组,脚踏木杆,手推木梭,在经纬交错的丝线间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布片。尽管动作略显生涩,但“咔嗒咔嗒”的机杼声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古代织工“十年成一匹”的坚守,更懂得了传统技艺中蕴藏的智慧与匠心。

染·蓝韵传承

蓝染工坊内,草木清香弥漫。同学们将白布折叠捆扎,浸入靛蓝染缸,再轻轻展开——蝴蝶纹、云纹、水波纹跃然布上,每一幅作品都独一无二。当亲手染制的蓝布在风中飘扬,孩子们不仅触摸到了非遗技艺的温度,更读懂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传承密码。

绘·茧上艺术

圆润的蚕茧化身画布,同学们执笔蘸彩,绘出憨态可掬的熊猫、绚丽的彩虹、星空下的桑田……一颗颗平凡的蚕茧,在童心的装点下变成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孩子们笑着说:“蚕宝宝吐丝作茧,为茧赋予新生命,这就是‘生生不息’吧!”

研途皆学问,丝路载成长

从抽丝剥茧到织染成布,从观察生命到创作艺术,同学们在“蚕宝织梦记”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深邃与美好。“希望孩子们以此次研学历程为起点,厚植文化自信,争做非遗传承的小小守护者,让中华文明的薪火永续绵长。”(赖波 通讯员 何忻玥)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