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成都市高小兰名校长工作室启幕!
发布时间:2025-04-15来源: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李彪浏览量:2893
2025年4月12日,“践行教育家精神,助力高质量发展”——成都市高小兰名校长工作室启动暨高品质开放活动在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鲍传友,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教育卫健工委委员、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颀等专家领导出席活动。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局综合处、教育处、组织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天府新区教科院、全区中小学校级和中层管理干部、成都市首批小学校长领航班学员、区外友好学校代表以及成都市高小兰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共襄这一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共同体的启航盛举。活动由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专职副书记洪敏主持。 三石筑基·薪火相承 谭文丽: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嘱望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在致辞中热烈祝贺工作室成立,并以“三石精神”为内核阐释专业发展路径。她结合自身领衔名师工作室的实践经验提出:教育者要甘当托举学生成长的“垫脚石”,以终身学习锻造专业精进的“磨刀石”,最终锤炼成为扎根教育、守正创新的“压舱石”,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协力共扶·熔铸承诺 学术智库与行政赋能双轨协同 在全体与会者的见证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鲍传友与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局副局长陈颀共执红绸,为“成都市高小兰名校长工作室”揭牌。这方凝聚教育家精神的牌匾,既是学术引领与行政支撑双轮驱动的实体象征,更标志着专家智慧、行政决心与校长信念的三力共振——当红绸滑落的瞬间,三方力量已熔铸成托举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承诺基石。 陈颀副局长向教育部校长培训专家库成员鲍传友教授颁发工作室指导专家聘书。此次战略级智库资源的导入,标志着工作室正式构建起“学术导航+行政护航”的创新培养范式,通过专家把脉与政策赋能的深度耦合,为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注入强大的智库动能。 授证赠书·知行交响 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相得益彰 在庄重的授证赠书仪式中,领衔人高小兰校长为学员颁发研修证书,并赠予《论语》《大学》《学校如何运转》三部教育经典。这三册典籍构成校长培养的立体坐标——《论语》以仁者情怀铸就教育者的精神原乡,《大学》凭“修齐治平”千年智慧厚植内生动能,《学校如何运转》则以现代管理思维提供办学治校方法论脚手架,共同构筑起“经典培根-精神铸魂-工具赋能”的新时代校长培育逻辑,为新时代校长成长提供知行合一范式。 兰溪模型·生态进阶 工作室研修规划的战略解码 高小兰校长在《以理想照亮理想,用生命影响生命》报告中,系统阐释工作室使命和愿景,全面解读工作室三年研修规划。工作室以“兰”为精神内核,以“共修营”为运行模式,“兰溪共修营”之名,取意“曲水流觞”的古典雅集意象,象征教育智慧的流动与共生——如兰生于幽谷,香远益清;若溪汇成江海,润泽四方。 “兰溪共修营”勾勒出了工作室的未来愿景: 个体如兰:助力成员从“合格”迈向“卓越”,凝练个性化教育主张; 群体若溪:以“兰溪共修营”为纽带,激活“智慧众筹、共学互研”的创新活力; 生态成林:联动学校,打造“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 凝心聚力·立标破局 鲍传友:以科学规划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百年变局与教育转型交织的新时代,“规划”已成为学校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核心密钥。面对“五育并举”的育人新目标、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学新生态,以及教育强国建设的“优质均衡、开放创新”战略任务,学校亟需以科学规划锚定航向。 规划之要:凝心聚力的战略共识。规划不仅是文本,规划之要义,在于民主参与、共同治理、凝聚人心,与各方共建学校发展之蓝图。 规划之道:科学与技术的双轮驱动。如何让规划从“纸上愿景”变为“脚下道路”?鲍教授给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五个板块、六个程序,用一个个案例生动阐述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具体策略。 鲍教授的讲座立足于政策前沿,扎根于教育实践,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张力的行动指南。 致未来:从一株兰到一片林的共生图 当第一株幽兰于沃土舒展,其根系已悄然编织成智慧共生的网络。高小兰名校长工作室的启航,不仅是教育家精神的当代书写,更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验田。未来三年,这片“兰溪共修”将如何催生“个体卓越-群体共振-全域繁茂”的成长生态?答案藏在每个躬身耕耘的晨昏里,写在每所学校的文化基因中,更将镌刻于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坐标上。(黄小林 通讯员 李彪) |
责任编辑:周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