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学校学子口才与智慧的巅峰对决,从课前三分钟开始
发布时间:2025-04-11来源: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 作者:翁玉华浏览量:3001
“当AI复原《春夜喜雨》的创作场景,或许能精确模拟唐代成都的温湿度,但为何模拟不出‘晓看红湿处’的‘红’呢?”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七年级的陈杰明同学在“世纪演说家”的舞台上阐述了这一观点,强调AI虽能生成精妙的文字,但人间烟火的深度情感,永远需要跳动的文字来传递。 “大家是否想象过,只需一个念头,就能操控机械、传递祝福,甚至让瘫痪者重获行动自由。”四年级的徐一航同学则介绍脑机接口技术,带领大家共同探索这场颠覆人类认知的科技革命,展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近日,学校小学部、初中学部分别以“探索宇宙星河·究极科学本源”和“AI的笔,能写出人间烟火吗?”为主题,举行了“世纪演说家”演讲比赛。此次大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议题,小学部童趣探索科技的奥秘,初中学部智慧探讨AI与人间的烟火,展现了学校学生跨学科、多视角的深度思辨能力。 这不仅是一场语言的盛会,更是学校十二年一贯制“世纪演说家”课程的精彩呈现。口才不只是语言能力,更是思维深度、文化素养与个性表达的综合体现。在这条语言表达力培养的道路上学校正以系统化、阶梯式、融合性的课程设计,全面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与本土根基的卓越表达者。 构建十二年一贯制“世纪演说家”课程体系 “世纪演说家”课程是学校基于“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所开创的核心素养课程,着眼于未来社会对表达力与综合能力的高度要求,将语言训练转为全学科协同赋能的跨领域课程。课程以“课前三分钟演讲—世纪演说家演讲比赛—学科深度融合”为三大核心支柱,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表达力成长路径。 从1年级至12年级,课程设有清晰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学生心智发展与语言水平,十二年一贯制“世纪演说家”课程分为三个阶段,1-3年级讲故事;4-9年级演讲;10-12年级辩论,并确定了每一个学段的学习主题与培养目标。从讲故事到诵读经典,从主题演讲到中英辩论,每一步都契合学生认知发展与学科整合规律,既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训练,更强调思维方式、审美品格与文化自觉的全面培育。 从小学1年级开始,“演讲”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十二年一贯制的课程,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培养孩子们的交流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锻炼口才、提高综合素质的阶梯,为孩子们装备面向未来的“语言武器库”。 课前三分钟演讲:全员参与,沉浸式语言训练场 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已成为了学校常态化育人特色。教室的讲台不仅属于教师,也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舞台。“世纪演说家”课程除了课前三分钟演讲外,每天还通过各个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在开展。 在小学1-3年级阶段,学生围绕“责任担当”“与时俱进”“追逐梦想”等主题讲述故事,激发表达兴趣,初步建立语言自信;4-6年级以“家国情怀”“坚持坚守”等主题进行历史人物的演讲演绎,拓展语感与文化理解;7-9年级以“少年正是读书时”“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等为主题,进入逻辑训练与主题演讲阶段,鼓励学生聚焦社会话题、科技前沿、生活观察等选题,进行观点构建与论证演练;10-12年级以“人有共情,心有悲悯法”“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等主题进入更高阶的思辨阶段,通过中英双语演讲、议题辩论等形式,全面锤炼其逻辑表达、语言应变、跨文化沟通等核心素养。 这种“日积月累、日日可说”的演讲实践,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中语言表达“重写轻说”的问题,使学生在日常中养成语言自信,在分享中构建知识网络,在倾听中学会同理理解。 小学三年级的陈奕安同学便是先从课前三分钟分享活动中慢慢建立了自信。起初,他或许只是小心翼翼地参与,后面他渐渐找到了表达的乐趣。同时,语文老师推荐了电视台的朗诵训练也为他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指导与实践机会。在一次次的练习与录制中,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朗诵时的情感拿捏愈发细腻。如今,陈奕安已然是班级里朗诵示范的佼佼者,他饱含深情的范读常常能引领全班同学沉浸于文字的世界,课堂气氛因他的积极参与而更加活跃,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大幅提升。 “世纪演说家”演讲比赛:以赛促学,激发语言思维潜能 比赛是最好的课堂。作为课程的核心环节,“世纪演说家”演讲比赛不仅是学生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语言素养与思维能力的综合测评。 今年以“AI”为主题的校级演讲赛,正体现了学校对热点议题的敏锐捕捉与课程主题设计的前瞻性。小学部围绕“探索宇宙星河·究极科学本源”,通过讲述AI如何改变科学研究、如何帮助人类仰望星空,引导孩子们在科学幻想与现实技术间自由穿梭;初中部则聚焦“AI的笔,能写出人间烟火吗?”深入探讨技术发展是否能够取代人类情感与创造性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辨识力。 “人工智能是我们未来的神奇伙伴,从智能音箱到医疗诊断,它正悄然改变生活。”四年级的张可同学,通过医疗、交通等领域案例展现AI的价值,呼吁大家以知识为基,与AI共同探索未来。台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雷动,这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文情怀的演讲比赛,怎一个“精彩”了得! 每学期,学校围绕时代命题确定主题,开展演讲大赛,从班级初赛到年级复赛、学部决赛,层层选拔、全员参与。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学生不仅提升了选题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更在比赛中学会倾听他人、理解差异、协作共进。正是这种在“讲”中学、“赛”中悟的学习机制,让学生真正把“语言”当作思维的工具、认知的杠杆、沟通的桥梁。 跨学科融合实践:以语言为中轴,重构综合素养育人模式 “世纪演说家”课程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边界,将语言作为连接知识、表达思想、融通学科的核心工具。课程融合语文的美感、数学的逻辑、英语的国际视野,以及科学、人文、艺术等多元学科内容,构建出跨学科、跨领域的表达体系。 如小学段的“世纪演说家”演讲比赛中,学生们以“数学与诗词的意境”“星际迷航能否成为现实”“传统节日文化”等选题进行演讲,不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更在“讲”与“听”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初中部“谈读书”“国之脊梁,星火滚烫”等主题演讲,则引导学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高远的人生目标。高中阶段更引入全球议题、模拟辩论等课程模块,全面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与公共表达力。 口才是人才的第一张名片。“世纪演说家”课程,不仅是在教学生“说得漂亮”,更是在帮助他们“想得深刻、看得远大、表达得有力”。学校相信:真正的教育,不是填鸭知识,而是赋能表达;不是塑形外在,而是点燃思维。在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舞台上,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让思想的光芒穿透语言的边界,让表达力成为卓越成长的起点。(翁玉华) |
责任编辑:张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