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融合教学新范式,成大附小朱磊老师点燃智慧教育星火

发布时间:2025-04-09来源:成都大学附属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周洋 朱磊浏览量:2927

他始终坚信,教育信息化是点亮未来的火种。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科技教师,他步履不停,从省级帮扶到市级探索,从区级统筹到校级深耕,用智慧与热情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活力。他就是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的信息化主管朱磊老师。

20250409_092331_000.jpg

跨越山海,点燃智慧教育星火

在全国脱贫攻艰全面推进的2021年,朱磊跟随四川省教科院的支教队伍投身凉山州教育帮扶工作中。面对山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他立足一线,指导当地教师使用四川省智慧教育平台,将优质课程资源与信息化工具引入课堂。他设计“双师课堂”模式,牵头组建了校内教师帮扶团队,定期对凉山州的教师进行线上帮扶,帮助当地教师掌握平台操作与数字化教学设计方法。一位凉山州教师感慨道:“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打开教育新视野的钥匙。”

20250409_092331_001.jpg

搭建平台,激活区域教育创新

2023年,朱磊被借调至区教育局科技与信息化科。两年期间,他协助统筹多次全区信息化活动,负责开展“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培育区”和“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建设,推动区域内学校接入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学生评价的动态监测。他策划的“央馆领航社素质课”AI赋能课堂教研活动,吸引了全区数百名教师参与,通过案例分享与课堂观摩,助力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他参与撰写的文章《整校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探索区域智慧教育新样态》获教育部典型案例。用他的话说:做教育管理,必须要有前沿视野,才能让老师们信服。

20250409_092331_002.jpg

融合AI,打造未来课堂新样态

在智能化大潮之下,成都大学附属小学一直在人工智能教育的道路进行着求索,2025年2月,学校被评选为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朱磊的视野更加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他主导开发“AI+学科”校本课程,在语文课上引入作文批改系统,助力教师自动批改和个性化反馈;在数学课上引入智能教研系统,实时分析学情;在信息科技课中运用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探索知识奥秘。他带领教师撰写《智能技术赋能学科教学创新路径》等论文,申报省级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鼓励团队将可推广的教学案例转化为实践成果。在他的推动下,学校教师设计执教的“AI超级演说家”“四大发明之造纸术和印刷术”等课例,在全国第二十八届教师活动中获奖。参与课题的周老师感慨:“朱老师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育更具创造力与温度。”

20250409_092331_003.jpg

辐射经验,共绘智慧教育蓝图

一颗种子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扎根泥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人工智能”的种子亦是如此。为了让学生爱上AI,朱磊积极推动信息科技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实验项目,他提倡先学后教:“结合孩子的个人能力、兴趣爱好,我经常让他们在课堂扮演提问者、挑战者等角色,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目前,朱磊正参与成都市数字学校人工智能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实践,他将示范如何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0250409_092331_004.jpg

一路走来,从省到市,从区到校,朱磊始终以“赋能者”的姿态,将信息化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的每个角落。谈及未来,他目光坚定:“教育信息化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力量。我希望通过技术,让每位孩子都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未来的创造者。”(赖波 通讯员 周洋 朱磊)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