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700多公里来“奔现”,香港学子在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打开“校园盲盒”
发布时间:2025-04-08来源: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 作者:翁玉华浏览量:2215
为推进川港两地学生、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拓宽教师教育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两校师生间的深厚友谊,4月7日,香港灵光小学校长黄启伦携60余名师生到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交流访问,与该校师生共赴一场春日之约。川港两地的教育星火,在这一刻交相辉映。 此次交流活动通过课堂观摩、学科教学研讨、校园文化体验等形式,促进两校在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建设、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深度沟通与合作。 以花为信:小小讲解员架起文化桥梁 “欢迎来到我们的校园!”四年级三班的王腾悦同学踮起脚尖,满脸笑意地将一捧灿烂的向日葵送到香港灵光小学教师手中。 九位朝气蓬勃的小讲解员们热情地引领着香港灵光小学的师生们漫步于校园之中。他们一边走,一边用稚嫩却充满热情的声音细致入微地介绍着学校的特色建筑、文化景观以及先进的教学设施,让香港的师生们领略到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独具魅力的校园氛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间航模教室的飞机模型,都是学长学姐们亲手组装的!”彭翊珂同学的话音未落,孩子们已围住展台惊叹:“哇,太酷了!”黄老师还给孩子们展示飞行模拟软件,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 “在走廊的两边是小学班级的环创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的每个班按照‘春夏秋冬’分别进行了布置。”李俊佑同学向香港灵光小学的师生们介绍着,带领他们参观了小学走廊。 “这些动画作品是先在电脑上精心绘制每一帧画面,再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制作流程,才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呢!”当队伍行至动画教室时,王芊墨同学正在给香港灵光小学师生们讲解展示区的作品。在她的讲解下,香港灵光小学的师生们对动画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学长学姐们的才华和努力赞叹不已。 “大家跟我来这边,在教室外面,我们可以看到学长学姐们亲手制作的陶艺成品。”何馨艺同学带着大家来到陶艺展示区,一件件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映入眼帘。 当灵光小学师生们走进学生公寓,看到贴满生活照环境时,李佳忆同学微笑说:“这里就是我们温馨的小家,记录了同学们在二十一世纪校园的温暖生活瞬间。” 同频共振:课堂与国旗下的成长共鸣 参观完校园后,香港灵光小学与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升旗仪式。 随后的课堂观摩更显匠心,香港灵光小学的师生们走进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课堂,与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的学生一起学习,体验不同的课堂,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在课堂的交流与合作中,也增进了友谊。 以礼载情:跨越山海的教育对话 香港灵光小学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听课感受,他们认为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课程设计精良,学生作品展示丰富,课堂交流互动频繁,且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细致入微,这些经验都值得学习。 两校学生互送礼物,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学生自己准备了礼物送给灵光小学的学生们,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书籍等纪念品,来表达彼此的友好和祝福。 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执行校长王德利与香港灵光小学校长黄启伦互赠了纪念品。灵光小学的师生详细介绍了所赠纪念品的含义,这些纪念品源自他们的科技课程,运用了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 香港灵光小学校长黄启伦对学校的精心准备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说,此次交流每一处都彰显着用心与专业,让灵光小学的师生们感受到了满满的热情与友好。随后,他深入阐述了此次交流活动的深远意义,指出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学校间互动,更是两地教育理念、文化特色的碰撞与融合。同时,黄校长还满怀期待地表达了美好的祝福,希望两校能够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在未来的日子里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也祝愿两校的师生们能够在交流中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 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执行校长王德利在致辞中,介绍了该校的培养目标,强调了两校文化的共通之处。他欢迎大家到成都来,亲身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王校长还表示,希望两校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分享,并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这场跨越1700公里的春日之约,让香港的科技创意遇见巴蜀的文化底蕴,不仅绽放出教育的璀璨花火,更架起一座联通未来的彩虹桥。期待两地教育工作者继续携手,让这样的双向奔赴,成为滋养学子成长的永恒春天。(翁玉华)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