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小学与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共话科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30来源:大邑县北街小学 作者:张红浏览量:2478
为深入推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工作,深化科学教育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邑县北街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付凯宇、教导处主任王晓琴前往福建泉州参加由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承办的“2025年科学教育交流展示活动”第15协同组线下会议。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多个地区的科学教育实验校代表,共同探讨科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 会议期间,代表们积极参与各项议程,参观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江南校区、泉州市科技馆、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加“科学筑梦 点亮未来”——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泉州专场)……与来自不同地区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深入交流,分享各自在学校科学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参加交流展示活动启动仪式 � 参观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江南校区 参观泉州市科技馆 参观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 参观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3月28日下午,协同组开展了以《探索科学教育路径,培育未来创新英才》为主题的交流展示活动。活动伊始,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时任教育部和福建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学科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翔,以《“科技馆+学校”协同做好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为题作主旨报告。高老师对“科技馆+学校”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依据、存在问题、活动策略、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性的知识盛宴。 专家作主旨报告 会议交流环节,来自9所协同组学校的代表们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科学实验校建设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各校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与亮点,汇报内容精彩纷呈。 大邑县北街小学王晓琴主任以《科学课程从1到1+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进行汇报。详细介绍了大邑县北街小学在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特色与成果。汇报聚焦于学校如何从传统科学课程出发,逐步构建起具有学校情趣教育特色的科学教育“1+2”课程体系,即以国家科学课程为基础,融合校本普惠课程和特色课程,实现科学教育的多元化和层次性。她分享了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如利用馆藏空间打造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以及开展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等。这些经验不仅展示了大邑县北街小学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王晓琴主任作专题汇报 会后,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泉州师范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邓秀勤博士做专家点评。她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成果,指出各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亮点突出,协同组学校交流积极且富有成效。同时,她也提出宝贵建议,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整合资源,创新科学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大家持续探索,形成更多可推广的经验,推动科学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为培养更多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专家点评 通过此次会议,大邑县北街小学不仅展示了自身的科学教育成果,还从其他兄弟学校身上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将继续秉持“师生发展为根本 科创艺术共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而不懈努力。(张红) |
责任编辑:李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