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共发展,成华区教育团队赴丹巴县送教送培
发布时间:2023-11-02来源: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孙林馨浏览量:5489
为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先发带后发结对帮扶决策部署,细化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关心,加强对丹巴县教育的结对帮扶,助力丹巴教育高质量发展,10月22日至25日,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树文带领区教育局中学教育科科长彭灏、区教育科学院院长李春歌以及区教育局、教科院相关人员和学校名优骨干教师等一行10人,走进丹巴县慰问支教教师及开展送教活动。 秋日送暖阳:走访慰问支教教师 十月的丹巴,天高云淡,秋高气爽。10月23日上午,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树文带领区教育局中学教育科科长彭灏、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春歌一行在丹巴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丹巴县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和丹巴高级中学,走访慰问了在丹巴的支教教师。 叶局长与支教教师们亲切交谈,细致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对支教教师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大家坚守岗位,踏实工作,配合支教学校的工作安排,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支教学校,展现成华教师的优良工作作风和优质教学水平,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丹巴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支教教师们一致表示,在今后的支教工作中,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完成支教任务,为教育帮扶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训助成长:专题讲座精准有效 10月23日下午,由成华区教育局与丹巴县教育和体育局共同举办的成华区教育局赴丹巴送教活动暨丹巴县中小学校(园)管理干部培训活动在丹巴高中会议室进行。 本次培训活动由丹巴高中书记许国华主持,由成华区教科院院长李春歌作专题培训,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树文、成华区教育局中学教育科科长彭灏、丹巴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梅多木初等出席培训,丹巴县中小学管理干部近100人参加了培训。 成华区教科院院长李春歌结合自己20多年的管理经验,为丹巴县中小学全体管理干部作了《干部成长个人修为40条》专题讲座,带来了一条“从新干部到星干部”的成长之路。 李院长从学校干部的角色谈起,干部是一所学校的形象代表;干部是学生、教师、家长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导师;干部是学生、教师、家长的领路人,让学校干部明确自己的重要角色作用,勉励全体管理干部自主修炼、自觉规范、自我超越,做一名智慧的教育工作者。并从教师的人文、科学、艺术、技术、礼仪、专业、心理、道德、法律、伦理十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十大素养,深入剖析了干部的12+3素养,特别强调了干部的政治素养、行政素养和治理素养。 接下来,李院长从新教师的成长和新管理干部的成长两方面进行了修行策略的指导,他认为学校管理干部、教师成长之修行策略都在学、用、展,但含义各不相同,他从怎么学、怎么用、怎么展做了具体的行动策略分析。 最后,李院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经历阐述了自己总结的对于干部人文素养修为的44条工作生活观,并分享了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德智体美劳”。丹巴县中小学全体干部被李院长幽默风趣的谈吐、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多才多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掌声不断、反响热烈,纷纷下来与李院长继续交流,表示受益匪浅。 科研促发展:课题指导帮助提升 在23日下午,同时有另外一场科研指导在丹巴高中进行。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孙倩以及成都市石室小学教科室主任查茂在针对丹巴县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主任及骨干教师进行科研课题指导。 首先孙倩所长从丹巴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科研问题出发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课题研究成果提炼及报告撰写”的专题讲座。她从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的区别、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不同、研究成果的判断原则几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课题研究成果。同时,孙所长给科研骨干教师具体讲解了课题结题材料的内容:主评材料的研究报告和佐证材料的论文、课例及研讨记录、视频及照片资料、学生作品等让老师们明确了结题的流程及内容。孙所长重点讲解了结题研究报告题目审读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丹巴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并与专家积极互动,共同研讨报告题目的拟定。 在研究报告的撰写部分,孙所长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关键词界定、研究目标与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效果八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案例解析。让老师们在报告的逻辑性和结构化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最后,两位专家对丹巴在研的三项课题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指导。让课题组教师明确了课题开题的步骤和开题报告的撰写结构、课题中期报告的成果提炼和撰写要求。 教学共研究:素养导向智构课堂 十月的丹巴,秋意愈浓,成华丹巴两地共享秋日暖阳,共展一幅精彩的教学研究画卷。成华区教育局送教团队在继10月23日的管理干部培训和教育科研培训帮扶之后,于24日由送教团队一线骨干教师们深入学校课堂,分别走进了丹巴高中和丹巴城区小学,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互研互助,共建高品质课堂。 (一)同课异构——语文教学巧构思 10月24日上午,由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郑燕老师和成都市列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彭玲颖来到丹巴高中与丹巴高中语文组的教师一道,开展了一场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丹巴高中语文教师班底执教《涉江采芙蓉》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彭玲颖老师执教《涉江采芙蓉》 通过这样同课异构的课堂实践交流,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赋能新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聚焦素养——科学课堂求实效 10月24日下午,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质量监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老师、成华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汪凌老师来到丹巴小学进行送教活动和课堂教学指导。 汪凌老师带来《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课堂教学展示后,成华送教团队和丹巴县小学科学老师们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做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汪老师分析了自己对科学教学的认识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紧接着,成华区教科院质量监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点评。 张老师指出,科学是一门讲究证据的学科,学生的科学思维就是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证据又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科学的实验探究。从汪凌老师这节课可以看到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这是一节很好的科学示范课。首先从“泸定地震对丹巴道路的影响”的视频引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想探究其原因。其次,这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断开的塑料盒、超轻粘土、塑料薄膜等)来开展模拟地震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明析了地震的成因。 最后,张老师也谈到成华区一直都在探索一节优秀的课是什么样的,成华在充分探索基础上,提出了“5i”智慧课堂的主张。他充分阐述了“5i”的含义,并从“5i”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分析。他表示这节课是一节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成的,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充分互动的,高效师生、生生反馈的,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秀“5i”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凝心聚力研教学,蓄力前行谱新篇。成华丹巴现场教学交流活动,为两地教师搭建起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两地中小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两地教学质量的快速跃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相信通过此次教育精准帮扶,成华丹巴的“教育情”更深、更浓。成华与丹巴教育也将携手前行,共同谱写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孙林馨) |
责任编辑: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