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实验二幼教师关注儿童兴趣,探究“生成活动”

发布时间:2022-01-12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第二幼儿园 作者:江蕾浏览量:2843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既定”而言的概念。生成有“发展变化”和“自然形成”的意思。幼儿园生成课程就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价值判断,幼儿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或多种活动方式不断生成主题网络,从而幼儿获得情感、道德、审美、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幼儿园生成课程可以是幼儿发起,也可以是教师进行价值判断后的发起,共同的特点是应当符合幼儿的需求,幼儿感兴趣。结合幼儿园教师实际能力水平,基于对魏老师11月课程培训内容的初步理解,双流区实验第二幼儿园选择预设主题背景下生成活动和幼儿主导发起的生成活动开展“生成活动案例研讨与解析”教研活动。

以案例促思考

中二班、大一班、大三班的教师依次分享了班级的生成活动,展示了与班级孩子们共同探索事物的过程。活动呈现了教师如何捕捉兴趣点、如何支持孩子的探索、引发孩子的思考、如何发挥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的过程。教师们在自身理论的基础上,联系班级实际情况,针对活动中的“幼儿兴趣、教师支持、经验建构、活动成果”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解读,大家各抒己见,互相探讨。

以交流引反思

案例分享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聆听,随后分组交流讨论案例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推进主题活动的策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生成活动的缘起、主题活动网络图、教师的角色、支持策略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鲜活的案例来呈现生成活动,引发了教师们热烈的交流与反思,老师们分别站在建构者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更容易聚焦视野,转变思维模式,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从教育活动执行者转变为教师实践的研究者。

以研讨促实践

在案例分享结束后,魏卿老师针对三个案例与教师的解析做了精准的点评。并就“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如何关注幼儿兴趣并获取有价值的生成活动?”“如何在生成活动中提升幼儿经验?”展开了研讨。同时对在座教师寄予期望——阅读专业书籍、理解核心经验、夯实理论基础、学习深度反思。

幼儿园活动强调儿童经验的深入与全面发展,幼儿的探索就是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生活,重在把握活动的核心经验,培养幼儿的反省思维。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判断幼儿的兴趣是否有教育价值,思考如何发展幼儿的经验与核心价值;其次要思考资源是否支持活动的展开,要注重团队的力量,利用多种资源;最后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活动最后,郑红丽园长对本次生成活动的研讨意义和目的做了总结,希望各位老师敢于挑战自我,学以致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把握活动的教育价值,提升自身理论基础,做一个善于发现,敢于创造的学习者。

本次教研活动教师有实践、有参与、有反思,解决了生成活动中的部分盲点,这是关键的一步,为后续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生成活动奠定了基础。老师们将不断学习,与孩子们共同发现与创造更精彩的生成活动。(江蕾)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