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教室课程”? 东城根街小学这场分享交流会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1-10-22来源: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王维浏览量:3512

“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心理学家杜威如是说。当教室环境布置成为一门“课程”,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的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10月20日下午,东城根街小学B区德育联盟的老师们,在唐艳盟主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以“空间育人,我所思”为主题的分享交流会。

空间育人,我所思

一个教室的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教室课程呢?东城根街小学四年级组的杨韵涵老师作为主讲人,从“教室课程”如何和谐、如何对话、如何生长三个方面,分享了九月开学以来,她所看到的该校各个校区的老师们,在教室课程中做得好的、值得学习的亮点。

空间育人,有所思

教室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心灵家园。东城根街小学四年级组的李兵老师感叹把课程主动权交给孩子,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卿宇秋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在有限的空间该怎么做呢?五年级组张银桥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假期提前思考,让教室课程落点变小生长性会更强。在“教室课程”一线探索的其他班主任老师们,也纷纷分享了自己在做教室课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表达了自己在教室课程互动性、生长性上的学习与收获。

空间育人,重行动

东城根街小学德育联盟盟主唐艳老师对本次交流会做了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在初探教室课程道路上的收获,领会到了“课程”的高度。同时,唐老师也建议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室课程中,一是注意课程的生长性与成长性;二是努力做好学科融合,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参与其中。

空间育人,且行且思。东城根街小学的教师们特别注重教室环境布置的艺术性,希望以教室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一个科学的育人环境。(赖波 通讯员 王维)

责任编辑:杨庆虹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