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团队,7个故事!海滨小学用心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07来源:成都市海滨小学 作者:魏雅莉浏览量:2296
把一个故事“讲”好,不算牛,把一群人的故事“讲”好了,才算牛。而能把故事“讲”好的前提,在于“做”好了事情,做出了成绩! 7月3日,成都市海滨小学6个团队倾情演绎,把美丽的故事带给大家。 下午2:00,“爱慧故事•大家讲”——2019-2020学年度下期德育工作总结会暨第五届“家校共育”主题德育叙事分享会德育总结大会正式开始,成华区教科院德育教研员邬玉琴与海滨小学全体教师共同聆听了海滨故事。 故事的开头,从海滨小学的年度总结讲起 活动现场,学校学生成长部冯秋华副主任对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 她表示,目前,海滨小学的德育教学工作稳步提升,这学期学校的德育工作在三方面得到了成长:推进育人队伍,爱慧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推进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得到提升;推进学生,爱慧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一学期下来,学校老师团队先后在区级、校级等课题研究上获奖,学生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得到全面成长,性格、习惯、行文、成绩等多方面,都在积极向上前进。 6个团队,7个故事!海滨人用“心”做教育 德育工作保持稳步上升,这是奋斗的海滨人在不断行动。成绩上升的背后,是一群老师们在辛苦付出。面对教育,他们认真而细致,用心发现学生身上每一个“小问题”。而这,也是海滨爱慧教育最动人的地方。 你能想象到,平常在班上非常乖巧的小姑娘却有两张生活面孔:在老师面前永远乖巧懂事,在朋友面前却总有叛逆不羁的行为。你能想象平常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作业完成度极高的小朋友,疫情期间竟然开始不交作业、甚至产生厌学行为了。不注重陪伴的父母、不懂得放手的父母、过于严格管教的父母……他们的错误教育对孩子的生活、行为、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学习力等都产生着影响。 在海滨小学的德育总结大会上,老师们挨个拿出日常教学中经历的真实事件,逐个分析个体,依据个体行为做出“针对性治疗”,并把“治疗结果”汇报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7个真实的案例分析,老师们依次带嘉宾走进生育型、陪护型、陪同型、陪伴型家长的教育之中,通过细节解读孩子的行为及问题,深究父母的育儿方式,最终反思家校共育的解决方案。不得不说,7个精彩的故事,7场专业的分析,这一群海滨人的“爱慧故事”得到现场领导、家长们的点赞。 用心的教育,一定是最能打动听众的 家长代表作为家校共育的“局中人”收获颇丰! 教育过程中,缺失的“父亲”角色重现了。从不关注孩子的教育、一心只想着赚钱养家的王爸爸转变了思维,“疫情期间和孩子长期相处,我觉得我的角色缺位了,对孩子性格、学习上有点影响。”他觉得应该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冯爸爸感慨:“海滨小学的老师们,不仅在教育中不断钻研方式方法,让学生们都得到快速成长,也在细节之中教会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放手式”的育人方式打动了周爸爸,“陪伴很容易,放手很不易。以前我害怕自己放手了孩子就退步,但现在我学会了放手,也知道有智慧的放手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除了家长们的肯定外,成华区教科院德育教研员邬玉琴老师也有感而发。她表示,海滨小学三年的德育总结,每年都有新突破,每年都有大变化。这一次海滨小学带给她最深的感受,就是让她看到了爱慧教育的美。这里的美,美在智慧上,美在责任上,美在情感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所有老师都一直在说的一句话,你们说‘看到了学生的问题,我在想我有哪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做些什么事情呢’,而不是在推卸责任、在逃避问题。我深深觉得海滨小学的学生们一定会因为有你们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内心的幸福。”邬玉琴老师说。 除此外,邬玉琴老师也在现场叮嘱老师们,要持续保持爱慧教育的美,学会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多多学习,增添自己的教育专业性。 据了解,海滨小学作为四川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成都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多年来不断加强家校共育,通过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家长进课堂等环节,让家校共育做得更有成效。而学校创意版“5A级家长等级认证”,唤醒更多家长主动加入教育之中,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学校坚定,家校合力,教育方能走得长远,孩子方能成长全面!在家校共育这个问题上,海滨小学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越来越优质了!(魏雅莉) |
责任编辑:范雨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