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0-01-13来源: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 作者:赖波 通讯员 朱男林浏览量:2456

瞿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一工厂直升机钣铆工,中共党员,高级技师。从事直升机结构修理和飞机钣金制作30年,多次执行战场抢修、援外技术支援等专项任务。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空军装备部首届“金牌蓝天工匠”、“成都工匠”等荣誉称号;曾获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冷作钣金金奖;曾获中央军委、中国兵器集团技能竞赛第二名。

1月12日,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迎来了这位尊贵的客人。在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党支部召开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瞿德锋同志为大家讲述了他30年工作中一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精彩事迹,让大家肃然起敬。

瞿德锋同志说:“修理飞机,讲究高精度、高质量,因为飞机零件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不能出半点差错。我们制作的零件要完全符合标准,甚至于有时候还要超过图纸标准的精度。”

2015年,某飞机在西藏执行任务,主起落架损坏,需要紧急抢修。工厂派出8个人前去修理,瞿德锋负责钣金作业。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瞿德锋高原反应严重,他边工作边吸氧,早上6点开工,一直干到晚上8点,天黑了就用车灯打着光继续干。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抢修工作。“看着自己抢修过的飞机能够重返蓝天,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望着振翅飞翔的“雄鹰”,瞿德锋露出灿烂的笑容。

“不要说国外的产品,就算是国内产的,我们也不一定能拿到零配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由我们钣铆工来敲。”瞿德锋同志说。

2014年7月,上级要求,一年内让一架被原生产国专家宣告“无法修复”,只能报废处理的某型号直升机,重返蓝天。一个大难题摆在大家面前:所有人员都没有修复该机型的经验,可用的专业设备也少之又少,几乎没有现成的零配件可以使用。

在接下来的近半年时间里,瞿德锋和同事们自行设计制作了80余套工装和模具,完成了150余项钣金零件加工制作。在一年期限内,他们顺利完成了该机的修复工作,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创造了航修奇迹。

30年来,瞿德锋同志没有设计图纸、数据参数和制作模型,仅凭一双肉眼和一双巧手,先后修复合格1000余架直升飞机,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成功解决了多型直升机结构修理关键技术难题,为1000余架“战鹰”缝合伤口,助力它们重回蓝天,被誉为“直升机手术师”。

从讲述的故事中,大家不难看出,瞿德锋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用执着的专业态度和不变的工匠情怀,精心守护着祖国的战鹰,实现着航修报国的梦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不穿军装的军人”的责任与使命。(赖波 通讯员 朱男林

责任编辑:曾瑶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