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小学数学组:抓源固本 深研细究 让校本教研发挥实效
发布时间:2019-12-24来源:成都市行知小学 作者:魏雅莉 通讯员 杨薪意浏览量:3549
2019年,金牛区教育局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评选优秀教研组,成都市行知小学数学组经过自主申请、层层选拔,最终被评选为金牛区优秀教研组。 成都市行知小学杨薪意老师更是作为优秀教研组长,代表学校、代表行知数学组进行了专题发言,受到了与会领导和教育同仁的一致好评。 一、数学团队 成都市行知小学2016年以前,有26个教学班。2016年以后,为满足社会需求,学校逐年扩班,现有36个教学班,数学教研组也随之逐年扩大,本学期有数学教师20人。 二、教研思路 教研组以学校育人目标“求真知、怡真情、养真力、做真人”为理念,以培养研究型、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重用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激励老教师为原则,以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品质为宗旨,通过“抓源固本、深研细究”,确保“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和实施。 三、教研保障 学校以杨琪为校长的领导层高度重视教研组工作。不仅在资金、人力、课时方面提供了保障,更在学校不断扩招,教室紧缺的情况下,为数学组留出了一间专用教室——“数形空间”,为“指尖上的数学”提供了场地的保障。 四、教研行动 1、强化日常教研的研修制度。 教研组每学期六次大组教研,备课组每周一次年段教研。为了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每次活动要求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主题、定发言人,“四有”——有课例、有记录、有研讨、有反思,“四位”——组织到位、剖析到位、研讨到位、总结到位。 2、强化日常教学的展示制度。 为了达到“一课一提升”的校本教研目的,学校45岁以下的老师都要在全校进行教学展示。新教师上入格课,成熟教师上公开课,优秀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同时,完善师徒结对制度,同上一节课。 3、细化课堂常规,重塑课堂秩序 本着“抓实、抓细”的态度,教研组通过收集常规教学中的问题,变问题为微主题,通过微主题的研究规范教与学的行为,将可操作经验汇编成课堂教学常规手册。这几年,全校学生在课堂上“听说思问辩”的表现得到了许多来校老师及嘉宾的好评。 4、细化备课要求,规范教学常规 备好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为了帮助和指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改进教学、提升质量,练就扎实的备课基本功,教研组要求新教师必须写详案,每位老师都要坚持写教学反思,每月由备课组长定时查阅指导。 5、优化科研指导,请专家进校园 学校一直践行科研兴校,除了邀请市区教研员来校指导外,数学组还特别邀请到美国特拉华大学终身教授蔡金法、台湾师铎奖获得者洪雪芬老师、台湾思维训练高级讲师王圣昌老师、《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老师为老师们的研修把脉问诊。 6、优化师培模式,请特级进校园 数学组借力名师工作室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进校园,让老师们与名师面对面,感受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成长经历。 7、深化成就学堂,崇尚学具建模 数学组引进了台湾创意课程,将传统学具与STEAM结合,通过教学的设计、规则的建立、活动的组织,丰富教师对数学学科的全面认识。通过“做数学、说数学、玩数学”的系列活动更新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思维的协调发展。 8、深化课堂改革,拓宽成长平台 数学组通过努力,使学校成为成都地区,第一所北师大小学数学全国百所示范基地校,老师们可以直接参加由教材编委主办的基地教学设计大赛,得到史宁中教授、刘坚教授、孔企平教授、张丹教授等数学界大咖高瞻远瞩及各省级教研员面对面的专业指导。 五、教研成效 2016年以来,数学教研组围绕区教育局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的教育理念,聚焦“深度学习”,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成都市行知小学数学教研组先后组织校本研修72次;超脑师培16次,其中全区直播2次;提供各级课例120余节;各级交流100余次,撰写论文随笔160余篇,其中获奖 38篇,发表27篇。 目前,数学组有中学高级1人,中小学一级4人;市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省天府名师1人,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市优秀班主任1人,区优秀教师德育工作者4人,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4人。本期,成都市行知小学丁颖老师参加金牛区“赢在课堂”赛课获区级一等奖。 成都市行知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深知自己不仅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历史重任。作为教师,必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才能不负使命。(魏雅莉 通讯员 杨薪意) |
责任编辑:曾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