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西小学语文部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第三次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19-12-13来源:成都市胜西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汪晓晶浏览量:3040

2019年12月12日下午,成都市胜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在二年级六班教室开展了第三次活动。刘佳老师执教了《葡萄沟》一课,刘老师在教学上凸显语文要素学习,充分展开语文听、说、读、写、思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了浓浓语文味。课后,老师们对这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觉得刘老师在朗读教学上的设计与操作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IMG_7462(20191212-233131).jpg

教师找准学习朗读的指导点,在读正确上下足功夫。“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特别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从“读不正确到读正确”,从“读不通顺、读得磕磕绊绊到读流利”的过程。本课中,刘教师找准学生学习朗读的指导点,在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读”的实践活动中,做得特别充分和到位。

IMG_7463(20191212-233142).jpg

从学生学情出发,有方法地指导学生发好生字的前后鼻音。由于受地方音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前后鼻音混淆的问题。教学中,刘老师精准把握学情,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读正确课文中的前后鼻音词”,如:借助拼音自我纠错;回忆发音小秘招辅助发音;教师示范带读;从“字”到“词”再到“句”反复练读。针对学生生字读音学习中的模糊点,进行有效正音指导,扎实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的教学任务。

从教材的知识点出发,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多音字。

IMG_7464(20191212-233155).jpg

文本中出现了多个“多音字”,如“种葡萄、好客、葡萄干水分、钉着”等。课后习题中也提出了朗读本课时的具体指导:要“注意加点字读音”。刘老师在本课中智慧地引导学生“发现”。以“钉”字为例,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有所发现,进而总结揭示出区别多音字方法:多音字的读音往往与其字义相关,同一个字该读哪个音,要先想想它在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MG_7465(20191212-233216).jpg

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凸现语文要素,又要落实语言实践。青年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在每一次的听课和研讨中汲取营养,认真思考和总结,让课堂成为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赖波 通讯员 汪晓晶)

责任编辑:范雨洁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