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特殊教育优质课展评活动表彰培训会在成华特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25来源: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孙林馨 通讯员 张雨琳浏览量:3018
10月24日,由成都市教科院、市教科研规划办主办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安置导向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现场推广会暨成都市2019年特殊教育优质课展评活动表彰培训会在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成华特校)举行。省教育学会特教分会理事长、省教科院教研员黄汝倩,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教研员陈军老师、常利梅老师,四川师范大学职教专家李久军博士,四川教育杂志副主编李益众,市特教资源中心主任、特教学校校长杨剑梅、副主任先照勇,区教育局副局长、区特教资源中心主任叶树文,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区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李晓静,区政府责任督学荣文利,区教科院院长沈明德、教改所所长邹昌淑、副所长孙倩等专家领导以及来自全市22个区市县特教校校长、教研员、教师共计130余人参加会议。 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树文致辞 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树文致辞并详细介绍区域特教和科研发展情况。教学成果专题片《激扬生命·拥抱阳光》情景再现了实践研究始末。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区特教校校长刘小龙作了题为《安置导向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从办学基本情况、成果背景、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方法、成果主要内容、成果创新点、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等六部分系统深入地分享介绍。参观校园文创及区残联阳光家园时,大家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感受浓郁的特教文化、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区特教校校长刘小龙发言 推广会上,成都特教校彭祖红老师分享培智职业教育经验——《以生为本,多元发展——成都特校培智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就培智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困惑反思进行交流,引起参会教师共鸣。川师大李久军博士进行精彩点评,一是从成果本身角度,他认为教学成果是理论实践的大突破,也是特教·职教理论体系深度融合,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二是从职业教育角度,其理论研究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实践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实践操作角度,学校到社会是特殊到普通的融合;四是未来发展角度,该课题是一种引导,是“职业+教育”的融通。 川师大李久军博士发言 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指出,成华特校的微景观式校园和人性化文化创设,体现了这是一所有温度、有教育情怀、有社会担当的优质学校;人人都有限制,尊重残疾孩子,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孩子虽然身体残疾,但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发言 在成都市2019年特殊教育优质课展评活动表彰培训会上,常利梅教研员宣布了本次优质课展评活动的获奖老师并颁发了奖状,其中,成华区参选课例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获得者、成华特校李为苇老师展示一节别具特色的培智戏剧课——《月亮的味道》,引起与会教师热烈讨论和赞赏,区教科院邹昌淑所长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教育戏剧在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价值作用,认为李为苇老师采用多元教学手段和策略,体现了培智课堂教学的理念特点,让特殊孩子在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张力,展现了很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省教科院黄汝倩教研员作了《基于方案、课标、教材的特教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黄汝倩教研员从课程设计方案、课标、教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入手,谈到了目前特殊学校重具体教学方法而缺乏指导方向、培智课程标准与培智教材脱节等现实问题,为融合教育课程建设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 省教科院黄汝倩教研员作专题讲座 由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举办的成都市培智学校中等职业专业设置讨论会同期在成华特校举行。(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
责任编辑: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