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小学(南区)开展杜琳名师工作室“信息技术支持下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新形态”课例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23来源:芳草小学南区 作者:彭鲁湘 通讯员 高晨浏览量:2468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员、学员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成长能力,搭建更高的专业对话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和专家的引领作用,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新形态,5月22日下午,高新区芳草小学南区特开展杜琳名师工作室——“信息技术支持下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新形态”课例研讨活动。 杜琳主任现场主持活动,并致欢迎辞。 此次研讨活动由工作室成员于海英老师(高新西芯)执教六年级《整理和复习(画图的策略)》正式拉开帷幕。于海英老师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分星级推送题目到不同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正契合了梯度教学的理论。从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到斐波那契数列。孩子们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中,过关斩将。 第二节课由工作室成员杨鳗老师(高新实小)执教四年级《平均数》。杨鳗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炼,提问精准,评价语言丰富,结合TBL小组评价功能,能够及时的对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给予反馈。 第三节课由芳草小学高梦琳老师执教《2、5倍数的特征》。高梦琳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拘谨,引导积极、评价语言多样化。利用TBL计时器功能,准确把握课程时间。 课后,由课题组长吕怡丽老师(芳草小学)针对课题研究现阶段成果进行汇报交流。吕怡丽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重构小学数学课堂的新形态”:智慧课堂的基本模式、课堂新形态以及实践操作等内容。多种模式的展示,理论实际相结合,引发了现场很多老师的思考与共鸣。但课题组的成员们依然坚持“长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接着,由《四川教育》副主编王建强为此次活动做点评,专家指出: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是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的。教师应找到技术融入合适的切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带来的便捷,走出装饰的误区,进行资源同整,提高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活动最后,王建强副主编为献课老师及汇报老师颁发奖状。 此次活动成功开展,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下的智慧课堂对现代教学的作用,采用交流互动的形式,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以及与会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升。也秉承了芳草小学“崇尚个性 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信息技术支持下重构的小学数学“新”课堂,定会“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芳草小学南区) |
责任编辑:曾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