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暨四川省教科院在成华特教校开展融合教育与残障平等意识工作坊培训
发布时间:2019-05-16来源: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张雨琳浏览量:3373
5月14日-15日,在第二十九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融合教育与残障平等意识培训工作坊暨四川省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研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改革试点项目培训者团队专题研讨活动在成华特教学校、川师大特教实验校如期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李红艳女士,四川省教科院特教教研员黄汝倩老师,成华区教育局小教科李晓静科长,培训专家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培训师蔡聪先生(视力障碍),中国精残协副主任兼副秘书长冯新女士,成都大学及省内部分地市州学校、教研机构代表,区内蓉城小学刘宏智校长、海滨学校资源教师近30人参加此次培训研讨活动。 开班仪式上,成华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李晓静介绍了区域融合教育发展及成效;四川省教科院特教教研员黄汝倩老师介绍了四川特殊教育发展情况,并对此次培训种子教师提出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李红艳女士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功能职责和融合教育项目在全球的推进情况。在区特教学校校长刘小龙的带领下,工作坊专家及教师参观了“模拟小城市空间体验文化”,来宾们纷纷赞扬了该校“以特殊儿童为中心,贴近残障孩子发展需要的城市化、生活化、系统化”主题式校园文化创设。 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在培训专家蔡聪先生和冯新女士的引导下,学员们围绕期残障模式、残障定义、整合与融合的概念辨析、残障概念与权利、残障的传闻与真相、合理便利、融合教育资源、融合教育政策与支持等内容,采用团队辅导的形式,分小组进行讨论、发言、游戏、案例分析,从打破“不了解——隔离——害怕”的怪圈、到残障概念演变的三种模式(传统模式、医学模式、社会模式)、再到残障的新概念“残障=身体损伤+障碍”以及“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称呼的讨论,进一步明晰残障平等意识;从什么是合理便利、哪些资源可以争取成为融合教育支持的资源、讨论分享案例、行动计划等环节,进一步明确了融合教育实施办法与策略。 有别于传统报告与授课,工作坊培训专家通过多样化的情景场景创设,让培训者参与、体验、操作、展示,引导来宾深度思考、积极讨论、自由发言,梳理观念认识、辨析澄清概念、探讨方法策略、寻找最优路径,促进来宾通过更广阔的视阈来审视、推动融合教育,从而达成共识行动,消除隔离障碍,推进平等参与意识,建设更加包容、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用博大胸怀接纳不同样态的生命,用理性科学方式支持服务特殊儿童,用点滴行动推动社会不断前行。 正如一名参训老师写到:“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接纳社会的多样态,接纳人的多样态,给予合理便利的支持。这两天的参与式培训,让我更深理解融合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在深层次的态度和理念上,面对实际问题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感恩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感恩有这样的团队一起努力。”(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
责任编辑:陈冀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