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树小学全学科阅读团队献课清华附小
发布时间:2019-04-30来源:成都市泡桐树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蒲雨浏览量:6194
4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老师们齐聚清华附小。第五届“名师慧课”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峰会暨清华附小“朱自清+主题课程群”教学展示活动成功举行。 在这一天,由泡桐树小学书记陈铁军带队的阅读团队和来自北京、珠海的阅读团队老师跨越大半个中国携手合作,从语文、数学、美术、英语四个课堂在清华附小展示了全学科阅读课《金老爷买钟》,“拆掉”了学科的墙,打破心中设定的学科界限,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各学科携手推动,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语文——付雪莲老师(珠海甄贤小学):付雪莲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精彩不断,付雪莲老师用看似简单的方法点燃了学生的阅读激情与想象,帮助学生从文字的角度深入理解了故事内容,读懂故事。 数学——钟怡老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钟怡老师用数学思维带着学生去读故事,引导学生发现时间轴上的秘密,体会金老爷的“飞快”与心情的变化,在数学角度下,学生对绘本有了新的见解。 舞蹈——毕晨曦老师(北京回龙观中心小学):《金老爷买钟》这本绘本让同学们自己去感悟时间的流逝。而毕晨曦老师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前,带着孩子们在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中,一边快乐地舞蹈一边感受时光的流逝。 美术——贾玺老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贾玺老师带着艺术风格走进课堂,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对钟表进行装饰,从而感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繁复与精美,观察金老爷的衣着,了解英国绅士的服饰风格。从美术的角度去更深刻地理解了金老爷——这个可能是英国贵族绅士的人物形象。 英语——李杨老师(北京回龙观中心小学):李杨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扔出一颗“炸弹”——同学们刚才三节课都读的“假故事”,学生们都惊呆了。接着老师从原版与译本的比较中展开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译本带有译者的再创造,为学生种下思辨的种子,为学生播下读英文原版的种子。 指导专家 窦桂梅:当我们把阅读的儿童当做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的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学科的学习了。 付雪莲:全学科阅读的关键词是:阅读。现在比较流行的学科阅读,是把整本书作为教授学科知识的材料。而全学科阅读更关注如何打破学科的壁垒,让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来。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团队 陈铁军:我们因对阅读的喜爱而走到一起,我们因致力于学生的阅读成长而聚成一群。在对全学科阅读的理解中,我们走过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我们以为只要努力推动所有学科老师带着学生开始阅读,就是全学科阅读;第二层次,我们认为只要在各个学科课堂上,老师们将课外阅读书籍引进来,借助阅读来帮助学科知识的教学;第三层次,我们认为全学科阅读是拆掉学科的“墙”,借助我们每个学科老师的专业知识来推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阅读的快乐。这次能在清华附小展示我们的全学科阅读教学,是对我们教学改革的鼓励和肯定。不过,这次教学成功不是全学科阅读研究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钟怡:这次能到清华附小上《金老爷买钟》,内心充满了神圣与忐忑。清华附小百年名校的积淀,是所有老师心之向往的学习圣殿;忐忑是和付老师搭课,不知道我们的风格能不能顺利的承接。果真,付老师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面对四年级的孩子,她没有选择给他们讲故事,而是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自己读,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在学习过程当中,已经帮我解决了金老爷上下一层楼需要一分钟的问题,也解决了“怀表”作用的问题。在下面听课的我心里一直发怵,怎么接?这次清华附小的活动主题“让儿童站在阅读的正中央”;而我们这节课所倡导的全学科阅读也正是这个宗旨。我告诉自己:放轻自己的设计,融入课堂,去聆听和引导孩子们真正解决阅读的问题吧!放轻“金老爷上下一层楼需要一分钟的发现和表述,重体验;加强数学方式解读和从文字解读的对比,这样的对比过程很好玩,颠覆、思辨,充分体现全学科阅读的魅力。面对学情,及时调整,才是一位好的老师应该做的!及时调整后,我就好好享受上课过程吧! 贾玺:四月的北京,阳光明媚;四月的清华校园,春风和煦。在付老师“全学科阅读”团队的引领下,我第一次走进了“全学科阅读”这个领域,也承载着泡桐树的荣光走上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讲台上。回想起3月22日在成都泡桐树小学举办的“玩阅读,享阅读”的全学科阅读教学研讨会,对“全学科阅读”一无所知,还停留在“学科阅读”层面上的我来说,这一个月的收获是巨大的。之前对于“全科学阅读”这个概念的质疑、争论、反思和探讨,在今天清华附小“全学科阅读”的课堂上一切都释然了。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优秀”,付老师“全学科阅读”的团队告诉了我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啊,我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美育工作者”,我理解的“全学科阅读”就是丢掉自己身上所有的标签,回归到自己最本质的姿态,打破学科教育的界限,利用自己的所长去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而非打着“阅读”的旗号给学生传授美术技能技法。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一次意识的提升,也造就了一个更加广阔自由舒展的平台。我相信,这段教学经验一定是我今后教学生涯中的珍宝,我也会继续肩负起“全科学阅读”研究的重任,将泡桐花开到更远的地方。 教育,就是一群有情怀的人聚在一起,彼此学习、碰撞,散作满天繁星,用内心的温度去观照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是在全学科阅读的道路上,永远前行、继续前行。(成都市泡桐树小学)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