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小境界举行语文青年教师团队学习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9-04-19来源: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境界校区 作者:赖波 通讯员 白珊珊 罗媛浏览量:2691
年轻是一种资本,青春是追逐的历程。在春暖花的日子里,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境界校区(以下简称“泡小境界”)语文组青年教师团队于4月17日、18日两天进行了例行交流学习。 在语文学科组长罗媛老师的组织下,4月17日,二年级廖艳玲、樊丽颖、苏媛老师进行了《青蛙卖泥塘》的展示课。《青蛙卖泥塘》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六单元的一篇故事文。本课旨在:1.通过情境的创设,了解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最后为什么又改变主意?2.借助提示讲故事。3.结合内容,分角色表演。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 廖艳玲老师循序渐进,步步引导,抓住“吆喝”一词,整理青蛙为卖泥塘都做了哪些事情,最终呈现在思维导图中;樊丽颖老师抓重点,破难点,巧设情景,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人物;身怀六甲的苏媛老师巧梳脉络,围绕“变化”一词重塑故事形象,启发孩子自己找前后对比,并总结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提高。 随后,彩虹主任和钟书记又就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钟书记还引导大家对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识字教学的序列和方向。 18日,在进行了观摩学习并听取了意见后,二年级的老师们加班修正教案,力争呈现一堂更为流畅的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常老师剖析小动物,从它们的动作和语言出发,以“老牛”一角为基础,将语言训练点落到细节;周老师的课堂则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来自己讲故事,加入了学生独特理解和语言的故事更妙趣了。一节有效的课堂可不能被限制在课堂内,何老师将课堂延伸至生活中,在生活情景中启发孩子如何礼貌地去提出意见,怎样去改变身边的环境。 两天的例行学习结束,陈校长为青年教师团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陈校长先就各位老师的优点予以肯定,接着一起深度挖掘文本,寻找文本中的一些隐性信息。并提出了:思维和眼界的变化才是青蛙得以改变的一大重要原因,并且本课还得给孩子们传达这样一个情感目标:如何提出意见很重要,先扬后抑,礼貌得当。但也得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文中的青蛙就是一只善于听取意见的青蛙。 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首先得有一桶水。老师们为了让这桶水取之不尽在努力地学习提高,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同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优秀经验。于是,一个团队就形成了,在团队中,成熟教师指迷津,后来者站在她们的肩膀上不间断的学习,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因为尚是青年,所以满腔热血,直面错误不足,唯有不断学习才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途径。(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境界校区) |
责任编辑:曾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