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玩科学 迸发别样精彩 天府三幼“走班玩科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9-01-03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黄小林浏览量:2816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蕴含了儿童发展的无限潜能和生长的内生动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针对科学领域,《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园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因此,本学期开学以来,天府三幼秉持“创造一个属于儿童的世界”办园理念,对园本课程设置进行更加深化的思考,尝试采用“走班玩科学”的模式,提升课程游戏化的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区域游戏,幼儿学什么、玩什么、怎么玩、去哪玩,都是教师说了算。而走班游戏则是在区域游戏基础上做进一步发展,旨在打破班级界限,巧用园所场地,鼓励幼儿走出班级,自由选择游戏和玩伴,充分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乐趣。目前,天府三幼有10个班级,每个班级的老师通过收集和记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或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梳理和分析,找出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兴趣点且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设计出“手工花生糖”、“水拓画”、“水果香水”、“皮影戏”、“植物染布”、“造纸术”等20个“走班科学”游戏。每一个游戏,都以科学为纲,牵动健康、语言、社会和艺术,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激发幼儿,促使他们全方位发展。比如“舌尖上的科学”中的“手工花生糖”、“磨豆浆”、“蛋烘糕”等,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在快乐实践中学习制作技能;“科学中的艺术之美”中的“水拓画”、“纸浆画”、“扎染”、“植物染布”等,用色彩和想象,肆意发挥无限创意;科学实验室中的“油水熔岩”、“荷塘月色”、“泡泡雨云”等,在操作材料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在分享中体验快乐;“皮影戏”,在探索光和影的奥秘,皮影戏里话绘本,乐趣阅读享不停……

一场“走班玩科学”游戏活动通常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在活动开展前,班级老师要带领幼儿进行全园参观,通过观察来了解和熟悉各个点位的功能、科学游戏的内容以及路线等,通过材料、环境的刺激,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为活动进行充分的预热准备。其次,在开展采走班玩科学游戏时,点位上的老师要观察每个孩子参与游戏的情况,并及时给于支持和鼓励,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为他们形成终身有益的学习品质奠定基础。最后,老师们对活动进行复盘,聚焦活动的适宜性进行研讨,并进行优化和调整,为幼儿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走班玩科学”游戏活动是天府三幼在园本课程特色化方面的初步探索和尝试,对幼儿、教师和园方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来,对幼儿而言,他们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端坐静听,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交往、思考、创造的过程中,释放天性,在玩耍中成长。二来,对教师而言,她们的备课不再是写讲稿,而是以“走班”为支点,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活动实际,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方案。相较于班级内开展的活动,教师在走班游戏中可以更进一步解放自己,从而更加从容地去关注和观察幼儿的成长和变化。同时,教师在走班游戏中,与混龄儿童发生互动,解决的都是实际问题,而不是预设问题,这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活动的反思,也将促使他们转变既有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三来,对园方而言,可以提升“走班·混龄”两种动态形式的资源利用能力,使关注点更加敏锐,在观察、评价和反思中实证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打造幼儿园独具特色的走班科学课程,从而实现教育的主动发展。

目前,“走班玩科学”游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喜欢,家长好评,教师也收获良多。探索不止,创新不断,天府三幼将在研究“走班玩科学”的路上越走越实。(成都天府新区第三幼儿园)

责任编辑:姚静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