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华林小学校举行第二届非遗文化艺术节
发布时间:2018-12-31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陈海燕 通讯员 刘贞贞浏览量:3106
华林小学作为非遗文化传承学校,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2018年12月29日下午,学校举办了“天府文化,非遗传承”大型文化艺术节。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副处长唐克红,成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仕文,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贺晓斌,成华区跳蹬街办副主任张明波,成华区教育局德育科副科长张熙,成华区跳蹬社区书记汪时如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四川非遗”、“非遗小讲堂”、“逛非遗耍耍街”三个板块构成,学生们通过观看表演、参与活动、展现技艺等形式感受非遗文化带来的魅力,体验非遗技艺。 四川非遗 传承与创新是非遗的精华,学校秉承“源+创”的原则自编了精品热巴舞《鼓动》。“源”即指“非遗”技艺的本源,《鼓动》的本源则是藏族非遗热巴鼓;“创”则是在“非遗”基础之上,与现代拉丁相结合,进行创造与创新。“四川非遗”以精品热巴舞《鼓动》作为开场秀,学生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响亮的踢踏节奏,将华林学子的生机与活力展现的淋漓精致。独具魅力的“牛仔”带来了一场舞蹈狂欢,让人大饱眼。舞台上那充沛的气势,活跃的身姿,轻盈的精灵,生动地诠释了华林小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一阵阵响亮的口号声传来,热血澎湃的船工们来了,气势磅礴、雄壮浑厚的嗓音唱的是情怀,抒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变脸最具川剧特色,转头遮首间已是乾坤变换,思绪翻飞时已是旧梦重温。 非遗小讲堂 在“非遗小讲堂”中传承人对绵竹年画的来历进行了讲述,话语间无不透露着身为传承人的自豪,那些原生态的棕树叶,那一团团面泥,在传承人的手中顷刻间就成了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又称为“醒师”,更是象征给予生命,好运降临。四位嘉宾为祥狮点睛,祈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学业有成。 逛非遗耍耍街 精湛的舞狮武艺让人流连忘返,在一片锣鼓声中贺霓校长宣布非遗耍耍街开街啦! 非遗耍耍街上的灯笼、剪纸、皮影等手工作品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他们将作品进行义卖,参与其中、乐不思蜀。 回望是种神秘,展望是种辉煌。别具一方水土滋养独特非遗文化。 每一位川人都有一个美丽的胎记,那是蜀文化赋予的神韵。非遗进校园,犹如星星之火,点亮它,让更多的学生发现非遗、传承非遗也是教育人的使命与责任。(成都市华林小学校) |
责任编辑:姚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