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唱给笋芽儿的歌(刁荣普)

发布时间:2025-05-16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作者:刁荣普浏览量:2903

大邑雾山,竹林深处。一群孩子扑进一个绿色的世界,是那么迫不及待,是那么欢呼雀跃。

image1.jpg

“哎呀,怎么冒出那么多的笋芽儿?”两周前来到这里认领竹子,还不曾和地里的笋芽儿相见,只不过在每个孩童的心里都有一棵笋芽儿在“疯长”。今日一见遍地冒出的笋芽儿,孩童们撒欢得大叫:“快来看,这有一棵笋芽儿!”“这个笋子好大!”“这也有一棵!”

image2.jpg

寻找的强烈愿望,牵引着孩童的一双双脚四下奔跑,一发现目标便马上蹲下来仔细看,嘴里喃喃自语。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image3.jpg

在大自然的助力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似乎天成。农场孙伯伯动手做了寻找笋子和挖竹子的一次示范,十五个小家伙抄起小锄头、小铲子、小铁锹,便漫山遍野地去挖笋子了。每个孩子都会在自然界里,表现出他们的独一无二。学习、观察、实践,都各不相同。如何寻找目标?如何发现自己心仪的笋芽儿?孩童们都让我们成人惊讶。不少孩子专门找那些看上去很粗壮的,挖呀,挖呀,挖呀,紧挨着笋子的四周,很快挖出一圈浅浅的地沟。好奇心,让他们加快了挖的速度,增强了挖的力度,越往下挖,孩童们发出各种各样的欢呼和询问:“你什么时候冒出头的?”“你是长得最好的笋子!”“你为什么埋得这么深呀?”

image4.jpg

一个小女孩子竟然在乱石堆里发现一棵笋子,凭一己之力很难挖出,另一个小朋友加入进来一起挖。最后在孙伯伯地帮助下,终于挖出来了。“你太厉害了,连石头都能掀翻!”“笋芽儿哪来这么大的力气啊?”强烈的好奇心在孩子心中生长。一个二年级的女孩举着比她的脸大许多的笋子,让我给她的“大力笋”拍照。其他孩子见状,纷纷举着自己的“战利品”留影拍照。青山作衬,阳光透过竹林,如一道道金光,给孩童和手中的笋芽儿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仿佛给生命成长赋予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大自然,真的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你看,无论大小、粗细的笋芽儿,都展现出向上生长的无穷力量。在孩童眼里是那么迷人,那么和谐和美好。

image5.jpg

“给笋子脱衣服啰!”15双小手开始忙活起来。“啪啦——”“嘶嘶——”“咔咔——”仿佛开启一场“剥笋子大战”。刚开始,有孩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似乎在研究从哪里下手。等不及的孩子,有的使劲儿去撕扯;有的用力去掰拉。眼尖的孩子发现自然导师熟练剥笋壳的秘密,由模仿到操作,很快就掌握了剥笋壳的方法和技巧。一层,一层,又一层,终于露出洁白泛青、光滑鲜嫩的笋肉了。孩子凑过脸去,用鼻子闻着散发清香的笋子,还一边摸着光溜溜的笋子,一脸甜蜜陶醉。“好治愈啊!”一个女孩儿稚嫩的声音发出来,引来很多附和:“就是,就是,好舒服啊!”“剥出来的笋芽儿好可爱喔!”孩子的真情实感,带给现场的所有人,都是一剂心理疗愈的良药。

院坝里支起一口大锅,水已经烧开了。柴火燃烧的炊烟袅袅升起,这样的景象,在城市儿童眼中,是新奇的,是有趣的。仿佛他们一下就读懂了“炊烟缭绕”的意思。“不是青烟出杪,得知山崦有人家。”宋代诗人史弥宁的《炊烟》,正是今天笋芽儿这一自然的“宠儿”与孩童山野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

image6.jpg

当看到自然导师将切好的笋子放入锅中,清水中的笋子犹如一条条“锦鲤”,摇头摆尾,游得好不欢快。围在锅边,有不少孩子嘴唇开始蠕动,我想他们可能开始吞口水了吧。一声“开饭了”,孩子们拥进简易的饭堂。饭前洗手,是必做的“功课”。面对满满一桌菜,大多数孩子则将“第一筷”送给那一盘“凉拌笋子”。吃着吃着,大家最终没放过还有一道“笋子烧排骨”。“好吃,太好吃了!”胃口大开的孩童,不需要有谁提醒或有人给他们夹菜,他们吃得很主动,很积极。

image7.jpg

“从地里,到锅里,到餐桌,再到碗里。这段距离到底有多长?”和孩童们共进午餐的我,脑子里不断回旋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得感谢“笋芽儿”和孩童。喔,是笋芽儿带着孩童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走得很认真,走得也十分开心。一路观察,一路发现,一路好奇,一路动手实践。科学考察,从粗糙到精细,又从精细回到粗糙。笋芽儿冲破阻碍掀翻石头的勇气,让孩童们,有了挺立脊梁的底气。从眼里,从手里,再到肚子里,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呢?

远,像古人那样吃笋。思接千载,情动万里。仿佛切身品尝到苏东坡“煮芹烧笋享春耕”的美味;体验到了司马光“清溪鱼影乱,竹暗笋芽肥”的乐趣。近,就在咫尺,在当下孩童生活及成长的每一寸光阴里。你看,孩童们用一片片竹叶做成小船,放这片小小绿舟入溪流,带着他们的心愿欢快奔向远方……

image8.jpg

瀑泉旁,春风阵阵,孩子们欣然提笔:“我可以写诗吗?”“我可以写一首唱给笋芽儿的歌吗?”“我可以送给笋芽儿一首古诗吗?”“我可以写一篇小散文吗?”……山林、泉水、竹林纷纷作答:“可以。”“可以。”“什么都可以。”……

于是便有了那一曲唱给《笋》的歌,还谱了曲。

《笋》

(杨一宸 四年级)

春风拂翠柳,

流水潺潺声。

春风起,燕衔泥。

惊蛰始,雷声起。

笋芽儿破土出,

春光多美丽。

春风拂,阳光照,

笋芽儿,拔节生长春光里。

悄悄编织春天的密码,

笋芽儿,生长在我的心里。

唱了一首又一首,笋芽儿听到了,我也听到了。每个孩子写完后,就在山泉旁,面朝竹林,放声诵读。

《笋芽儿》(歌曲)

(赵若琋 大邑雾山)

笋芽儿,

笋芽儿,

脱去件件刺外衣,

露出白白嫩肚皮。

(一)

四年只长3厘米,五年疯狂入高云。

成绿油油的竹子,

独立自主如竹林

(二)

一根竹绿衣,

两根成双竹,

三根成小林,

四根成大林。

image9.png

我将十五个孩童的“作品”摆到中午用餐的圆桌上,拍照留念。感概写下:面对这一桌孩子们用心、用情、用爱和一支神笔,“烹饪”出的色香味俱佳的精神文化盛宴。有谁敢说,哪一道菜不好呢!这就是自然力教育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自然的力量,让成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个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

今天,在大自然里,孩童们唱给笋芽儿的一支歌,未来,终将会是孩童唱给自己的歌。一支成长的歌,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

作者简介:

image10.jpg

刁荣普,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阳光教育”创始人、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四川省政府督学专委会委员、成都市特殊贡献专家、存古学堂荣誉院长、四川省科协心理咨询专委会副主任。46年深耕一线,具备超深厚的教育经验,是数万家庭信赖的“阳光教育”引路人。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