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天生镇七里学校徐品:浅谈现代农业
发布时间:2021-05-10来源:宣汉县天生镇七里学校 作者:徐品浏览量:2656
现代农业是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用全新的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全面实行更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的新型农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如何才能科学地发展现代农业呢? 问诊把脉,弄清问题导向 根据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着“一大”“六低”的现状,“一大”指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全国有近5亿农村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却呈现出思想素质低、文化素养低、科技素质低、经营管理素质低、身体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这“六低”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农业生产仅需要约1.5亿劳动力,因此农村劳动力必须进行劳动力输出,因为劳动力的输出,使我国农业农村劳动力后继乏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不科学,更加严重地呈现出以下问题:一是从过去力本身来看,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人群女性化、低学历、技能差;二是从指导力量来看,农技员素质整体不高、方法陈旧、观念落后、缺乏创新;三是从农技推广情况来看,农技推广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科学技术优化配置不合理。留守农民对农业科技认识不足,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精准施策,助推现代农业 要改变农村农业生产的现状,首先要加强农技员的培训,改变他们陈旧的观念,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能力过硬的新型农技员队伍。要求农技推广员要做到善学乐思、明确职责,不仅要加强生产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农产品产前、产后的市场化销售统一指导。充分发挥调动农技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对现有人员新技术培训或公派学习,重点对农技推广员服务内容进行量化考评。其次是要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的农业科技教育,让更多的农民掌握良好的科学的生产技术,提升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三是要创设建立科技普及教育示范基地,以示范引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点带面助推现代农业全面推广。 电商引领,建好对结平台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同时,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可以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因此,我们必须让我国农村电商平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科学化,以老百姓的“愁”为己任,服从服务于农业,做大做强龙头产业,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旅游助家,创新经营模式 政府统筹规划,可采取农业园区加旅游的模式,拉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双丰收,农业园区要体现新颖、实用相结合、相统一的原则,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特别是要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精细管理,巩固农业成果 农业管理部门要求真务实,各级相关部门也要协同分工合作,抓好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每一个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程序规定,加强量化考核,促进管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管理更加精细、规范、科学。建立台账,监控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关注现代发展趋势,关心现代农业模式下农民的实际需要,做到心有所为、心有所想、心中有数,补齐短板,让现代农业扎根开花。
|
责任编辑:归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