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学校管理中的核心与关键

发布时间:2015-07-22来源:四川新闻网教育频道 作者:浏览量:4857

  成都市马家河小学校长 李维

  一直以来都有个困惑:如何把一所普通的学校办成一所社会声誉良好的名校?通过怎样的策略带好教师、带好干部队伍从而带出一个好的学校?通过区教育局组织的09校长暑期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是刘可钦这样的名校长的现身说法,让我对学校的管理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学校的管理也更有信心。现结合学习的所得与平时的思考以成此文。

  随着现代学校及相关人事制度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很多学校领导都在喊现在管理老师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校长甚至寄希望于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就我看来,这些校长的管理理念还仅仅停留在“管住人”这个层面上,更多的带有“听命于我”的家长制色彩。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管理者用科学的思想、方法促进学校这个系统健康、稳定、可持续地运行、发展下去。管理的好坏在于是否科学、有效而不在于“听不听校长的话”,管理科学、有效老师自然会听校长的话,否则徒然。本文仅从系统论、从社会学的角度换一种思维审视我们的学校管理,尽量能一窥其中的奥妙,从而尽量让我们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模型的构建

  从社会学和系统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作为学校则是位于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我们把保持社会系统稳定、健康发展的要素概括为2个层面:一个是位于中心的核心层(信仰、价值观),一个是位于外围的控制层(社会制度、国家法律)可以用模型表示为:

社会系统管理模型:   

学校系统管理模型:   

  二、模型解读:

  在管理模型中,管理的核心是位于中心的信仰、价值观(学校表现为办学思想);管理的关键是位于控制层的社会制度、国家法律(学校表现为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1、学校管理中的核心。

  从社会学和系统学的角度而言,要保持一个社会系统(不分大小)健康、稳定、可持续地运行、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信仰、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系统(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信仰或价值观来规范、约束系统内成员的行为,否则位于这个系统内的所有成员的行为就会变得杂乱而无序并对处于控制层的制度产生强烈的冲击,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衰败的背后往往是维系这个国家或民族整体的信仰及价值观的崩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烂到根了”,这个“根”就是信仰、价值观)。学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样如此。对于学校这个层面而言,它的核心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而不一定校长的办学思想。二者的区别在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并遵循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被老师、学生们从自己的言行中自然而然地散发、表露出来并且长期流传下去从而形成学校自己独有的特质。而校长的办学思想是校长个人的,而不一定全体师生的。在一般正常状态下,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我们的现实中,很多校长因为迷恋“权力”的因素,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将自己的办学思想强加给师生,其结果则形成了办学思想、学校制度、师生行为三张皮。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有没有办学思想,能不能将自己的办学思想变成学校的办学思想能够考量一个校长的能力与素质。

  一个学校有没有办学思想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管理将非常轻松而有序,如果没有则会异常吃力:

  A、有办学思想时,系统内成员的行为将自觉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模型表现为:

  (黑点表示系统内成员)

  如果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大多数成员都认可并愿意积极地响应、配合,那么这种状态下,系统内成员(全校教职工包括校长)的行为将趋于有序而一致,与处于控制层的学校制度之间的冲突很少,表现为学校内部矛盾少,政令畅通,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恰,学校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B、没有办学思想时,系统内由于没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系统内成员的行为将变得自由而散漫,模型表现为:

  在这种状态下,学校的运行全靠学校制度的约束,系统内成员的行为将相互冲突,甚至与处于控制层的学校制度产生强烈的冲击甚至是破坏。学校内部管理不畅,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一些非主流思想在学校内有各自的地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学校管理吃力。

  2、学校管理中的关键。

  毕竟几乎所有的价值观都不可能让系统内每个成员都认同,同时,在大多数学校创建之初都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因此,要保持学校系统的稳定发展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位于控制层的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与学校的办学思想一脉相承,相互呼应。但在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以前,学校的正常运行只能靠制度来维持,因而此时制度的形成必须遵循社会大系统(也就是学校这个系统的“父系统”)公认的公平、公正、促优、罚差、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惩罚为辅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当一旦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后,学校的制度就要最大可能地体现自己的办学思想。

  A、在办学思想没有形成时,学校的制度在管理中充当一线角色,当制度制定合理时,(其实在合理的制度里已经体现了学校办学思想的早期雏形)系统内成员行为有序,较少或不会去冲击、破坏学校现有的制度,管理较为有序。模型为:

  这种状态下,学校内部管理通畅,矛盾较少,但长年无变化、无特色。

  B、当制度制定不合理时,系统内成员的行为将与学校制度之间产生烈的冲击、对抗甚至是破坏。模型表现为:

  这种状态下,系统内成员会不断尝试去突破制度的底线,从而破坏制度,内部管理混乱,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

  C、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制度一脉相承,相互呼应。

  这种状态下,由办学思想形成的内在吸引力(自律)和学校制度形成的外在的约束力(他律)共同作用于系统内成员,学校的管理将非常地轻松而有序,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也会非常稳定、健康。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在管理中紧紧抓住管理中的核心与关键,我们的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同时,从上述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给校园文化下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从制度建设到物质建设以及从学校所有成员的言、行中长期地,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管理层的人员切忌不要出现自己言行不一的情况,管理人员对制度的破坏示范作用比系统其他成员要强得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其身正,言行令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外,本文仅是较为概括地阐述了学校管理中的关键与核心,至于如果建立科学的制度如何提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则不在本文之内。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