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就餐区”,为何引发热议?

发布时间:2024-12-19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岩浏览量:2026

12月16日,成都某中学的“学霸就餐区”引发热议。在网友发布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该学校食堂中专门划分区域标明“学霸就餐区”,在该区域就餐的同学们的餐食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提到,这样的做法是在将学生划为“三六九等”,有失教育公平。

640.png

17日,该学校发布情况说明称,“我校为激励学生,对12月考试中表现优秀进步明显的高中学生给予一顿就餐奖励,于12月16日中午就餐时设立了‘学霸就餐区’。日常学生就餐并未分区。”同时,学校表示,“此事反映出学校在落实素质教育工作中还有差距,对学生的激励方式思虑不周全,对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认识不足。现已整改取消。”

我们常常说,做得不错“加个鸡腿”。可是,当就餐奖励以“学霸就餐区”的方式摆在面前,很多人却觉得没有那么舒服。细想起来,恐怕原因就出在“学霸就餐区”将被表扬的个体与其他人群做了公开区分,换句话说,就是高调地给同学们贴了标签。这种标签化的做法,无意中在学生之间划出了一道界限。在界限的一侧,“学霸”获得额外的优待和关注,另一侧的其他同学则可能感受到了被忽视或是被比较的压力。

其实,此前也有很多学校的“花式”物质奖励登上热搜,这些奖励中甚至包含瓜果蔬菜、猪肉和活鱼。但是,这些奖励大多被视为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肯定和鼓励。“学霸就餐区”的氛围却恐怕难言轻松,坐在“学霸就餐区”的孩子们也未必就能吃得太自在,因为这个座位同时也带来了是否能够“常胜”的压力和焦虑。

QQ截图20241219114959.png

而且,“学霸就餐区”中,“学霸”位置的旁边并没有“体霸”,也没有“文艺之星”和“实践大王”,这就形成了一种“成绩至上”、评价标准单一的观感。我们不妨和奖状对比一下,作为一种普遍被认可的奖励形式,奖状包含的奖项更加多元。它不仅奖励同学们的学业进步,还奖励他们的品德表现、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社会实践以及文艺和体育才华等等。

相较之下,“学霸就餐区”的奖励面则显得狭窄。同时,学校将“学霸”标签与生活场景下的优待结合在一起,这就无意间传达了成绩好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信号。但步入社会后,学霸们也会体验生活的参差,也可能会感受到力不从心。只注重成绩表现而忽略综合素质的发展,实则并没有将育人的眼光放长远。

教育评价背后呈现的是教学的导向。我们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势必要克服唯分数论的痼疾,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同学们实现全面发展。当然,评价体系的改变并非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陈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