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卫生职业学校2024学年秋季学期康养组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4-12-19来源:嘉州卫生职业学校 作者:浏览量:3045

近日,乐山市嘉州卫生职业学校开展2024学年秋季学期康养组公开课,本次公开课重点阐述了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来源多样、分类复杂,作用机制是多方面调节糖代谢,临床应用广泛,1 型糖尿病依赖它,2 型糖尿病在多种情况下也需使用,使用时注意注射、保存与剂量调整。口服降糖药有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 - 糖苷酶抑制剂等,它们降糖途径各有不同,适用人群与副作用也有差别。

ee139b8bade819ed0a25e5bc9e96be77.jpg

一、胰岛素

1. 类型与特点:胰岛素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时间分,超短效(如门冬胰岛素)餐前即刻注射控制餐后血糖;短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后 30 分钟起效;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 12 - 18 小时;长效(甘精胰岛素)作用约 24 小时,提供基础量。还有预混胰岛素兼顾空腹与餐后血糖。

2. 作用机制:它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在肌肉使葡萄糖转运蛋白 4 转位到膜上摄取葡萄糖,在肝脏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同时促进脂肪、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3. 临床应用: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型糖尿病在口服药失效、出现并发症、应激状态、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时也需使用。

4、不良反应:常见低血糖

二、口服降糖药:

1. 分类及作用:

磺酰脲类(如格列本脲):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作用类似磺酰脲类,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短,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减少肝糖原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还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072cfe84b18993501f0fab6f5e2d2e57.jpg

总之,合理选择与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对糖尿病治疗极为关键,需依患者个体情况精准抉择,以控血糖、防并发症。患者自身也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监测血糖,以此确保血糖得到平稳有效的控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