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名师工作室赴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9来源:夹江县教育局 作者:通讯员 浏览量:211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托底性帮扶工作有关决策部署,助力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4月24日至25日夹江县教育局指导夹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统筹组织初中英语、小学语文、体育健康三大名师工作室赴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教育帮扶联合送教行动。

本次活动覆盖桐华学校、雪口山小学等乡村学校,通过示范课堂、专题讲座、跨校研讨、资源共建四大板块,累计开展示范课4节、专题讲座2场、研讨交流4次,惠及马边县教师173人,辐射马边县域多所学校。活动以“精准帮扶+内生驱动”为核心,聚焦学科教学难点、教师专业成长、传统文化传承三大领域,推动教育帮扶从“经验移植”向“生态重构”升级。

图片1.jpg

多维赋能下的帮扶创新

精准靶向教育痛点,分层破解难题三场活动均以“问题导向”切入,直击民族地区教育短板:初中英语团队针对小初衔接断层,通过课例展示与策略解析,破解教材难度陡增、学生适应力不足的困境;小学语文团队立足山区学生读写能力薄弱,以情境化教学激活乡土资源;体育健康团队瞄准乡村体育课程单一化问题,以传统武术为载体融合体能训练与文化传承。精准的“诊断-处方”模式,体现了帮扶的深度与专业性。

图片2.jpg

“双线融合”赋能师生成长活动构建“技能传递+理念革新”双线路径:英语教师徐金枝通过《The time-eating monster》一课,既传授阅读技巧,更渗透“娱乐与学习平衡”的育人观;语文团队李汀的“三新”课程讲座,将跨学科理念与乡土实践结合,推动教师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体育团队则以太极拳攻防演示,实现“技能习得-文化认同-团队协作”的多元目标。

图片3.jpg

闭环机制促长效发展各学科均形成“示范-解析-实践-反馈”闭环:初中英语通过“课堂观察-专题讲座-青年教师评课”链条,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小学语文以“随文识字课例-跨学科案例分享-校本化研讨”推动资源落地;体育团队通过“游戏化教学-文化讲解-校际课程共建”强化可持续性。这种闭环模式确保帮扶成果可转化、可复制。

图片4.jpg

文化浸润与学科育人并重活动超越单纯的知识传递,注重价值观引领:英语课堂以“走出大山看世界”激励学生志向;语文习作以“水果音乐会”激发乡土文化想象力;太极拳教学传递刚柔并济的传统智慧。学科教学与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彰显教育帮扶的人文厚度。

图片5.jpg

特色路径下的个性化实践

初中英语:聚焦“衔接生态”的系统重构针对小初英语断层,构建“认知衔接-心理衔接-能力衔接”三维体系。徐金枝的课堂通过大单元教学整合语言知识与思辨能力;韩利萍的讲座提出“语音破冰计划”“语法螺旋式进阶”等策略,系统性破解基础薄弱难题,侧重长效素养培育。

小学语文:乡土资源活化的创新实践活动强调“在地化”教学创新:周晓莉的随文识字以“元元迟到”故事激活生活经验;陈婷的科幻写作以“动画情境”架起想象与现实桥梁;李汀的“五步行动法”将“中华美食”“传统节日”转化为跨学科载体,凸显“以土为美、以俗为源”的乡村教育振兴路径。

图片6.jpg

体育健康: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共生独辟“体教融合+文化传承”赛道:太极拳课程通过“听数抱团”游戏重构传统武术教学形态,将养生理念、攻防哲学融入体能训练,既增强体质,更培育文化自信,为乡村体育开辟“非标准化”特色发展路径。

此次跨学科联合送教,是夹江县“教育托底帮扶”战略的深化实践。三大工作室以学科特色为支点,构建起“精准诊断-多维赋能-生态共建”的帮扶范式,既解决当下教学痛点,更通过师资共培、资源共享、课程共创,为乡村教育注入内生动力。未来,夹江教育将进一步拓展“学科联动”(如英语+体育的国际文化融合课程、语文+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并建立“云端教研共同体”,推动城乡教育从“帮扶互动”迈向“协同共进”,让教育公平的星火照亮更多彝乡学子的成长之路。

夹江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莉,人事股副股长李江涛,分管名师工作室黄梅老师,夹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王伟等参加了上述活动。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