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乐山市翡翠实验学校举行第九届读书节

发布时间:2025-05-06来源:翡翠实验学校 作者:通讯员 浏览量:2706

当《三字经》的琅琅童声划破时空,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就此开启。近日,乐山市翡翠实验学校开展了“书香·走进经典”为主题读书节晚会,以四部典籍为经纬,在历史与当下的交辉中,织就一幅中华文明的精神长卷。透过四个篇章的光影,解码刻在民族骨血里的文化基因。

引子:千年文脉的晨钟

晚会以《三字经》为引,恰似一声悠远的晨钟,唤醒了沉睡在时光深处的文化记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稚嫩的童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在会场中回荡。这短短千余字让大家感受到先贤们的谆谆教诲。台上的小演员们摇头晃脑地诵读着经典,那专注的神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敬畏。

篇章一:天地玄黄的哲思

当舞台化作阴阳鱼的太极图,爻辞的微光在卦象中明灭。《易经》的出场如同划破混沌夜空的璀璨星辰。看那舞台上,爻线如星河流转,与现代光影碰撞出“穷理尽性”的智慧火花。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子,观众目睹的不仅是先人对天道的敬畏,更是中华民族观物取象的思维原型,故事与光影中,藏着天人合一的终极密码。

篇章二:人间烟火,民俗之魂

转瞬间,千年文脉化作田间耒耜,交响乐退位于断桥残雪的淡雅古朴。民歌篇章以《白蛇传》“一柄油纸伞、一曲离人泪”为骨,与《茉莉花》的柔婉与《牛郎织女》的苍茫交织。当稻花的清香在古朴的田埂漫过成云,千年的思念、千年的情愫在文字中翩然醒来,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则在琴弦上诉说着这对永不落幕的蝴蝶,他们正用翅膀丈量千年—— 这些口耳相传的“活态经典”,让民间故事不仅有庙堂之高的庄重,更有江湖之远的温热。

篇章三:神话星河的溯源

《山海经》的舞台化作奇幻秘境,带领我们走进了那个神秘而瑰丽的上古世界。黑暗中,低沉的乐声渐起,一道裂光突然划破舞台,手握巨斧的盘古向我们走来,他用身体丈量大地之后,舞台上的每一粒尘埃,都是那未说完的情话。

九尾狐在纱幕投影中化形夸父紧握手杖传递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雄气概、精卫鸟呐喊着跨越千年的执着与力量......不仅是神话的狂欢,更是先民以想象力丈量天地的精神史诗。最后,当青鸾鸟的翩跹姿掠过穹顶,我们突然读懂:中华民族闯天关、填沧海的基因,早在这些瑰丽传说中烙下火种。

篇章四:文字根系的寻踪

当《说文解字》竹简在舞台展开,每一个汉字都成为文明的“活化石”演员以解说入舞,让甲骨文的造字密码在音乐中流淌,宛如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字考古”。方块字里藏着江河山川的壮阔,血脉中流淌着炎黄子孙的执着,大家用歌声致敬这笔墨春秋——在《中国字,中国人》那平仄的韵律中感受文字的力量。

尾声:经典,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当四部典籍在舞台上层层叠唱,钟鼎铭文的庄重、竹简墨香的清雅、口耳相传的苍茫、横撇竖捺的氤氲,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精神原乡”。这场晚会的终极答案,藏在尾声的谢幕里,化作中华儿女的“文化DNA”,在血脉中代代相传。

在快餐文化喧嚣的当下,这场晚会如同一束强光,让我们看见:经典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流动的文化血液;不是记忆里的符号,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炬。当重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重唱“双碟翩然而起”的民谣,重识“天地鸿蒙悟共生”的智慧,便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返祖”——让文明的基因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更繁茂的枝叶。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