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千年的守望

发布时间:2025-09-23来源:乐山一中 作者:卫筱蕾浏览量:3180

字者,表意也;汉字者,华夏之源也。——题记

汉字,是中华民族悠远历史的承载者,也是世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相传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这大概是有关汉字最浪漫的传说吧!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既为之字。”这便是汉字最早的由来。

甲骨文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自此,汉字开始了不断地演变。

金文,小篆,行书,隶书,楷书,这些都是汉字,却又承载了不同的意味。行书飞扬,象征肆意逍遥;楷书端方公正,象征克己复礼,温良敦厚……每一种字体都可给观赏者不同的心绪,这便是汉字的字体之美。

汉字的造字法多种多样。如形声,象形,会意,指示等。每一种造字法都蕴含着远古圣人的无尽智慧。如人靠着树歇息,便是“休”;酿酒的瓦瓶“酉”与“水”结合起来便是“酒”……或许两个不同的字合在一起便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字,如武则天所创“曌”字。《说文解字》中记载到“曌者,明也。”而《旧唐书》上则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从造字法来看,“曌”只是在“空”上有“光”谓之明。但若从字义来看,便不难理解了,日月同辉,谓之“明”。“空”在“明”下,象征“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凡江河所至,皆为汉臣。”这便是汉字的字义之美。相比于只有26个字母的英文,汉字优越很多,比如汉堡(hamburger)中并没有火腿(ham),却依然这样写,让人所困惑,而难以理解。

汉字,她既是千年的守望者,也是千年的陪伴者。她见证了我们从繁荣到落寞,再到不甘堕落,奋起反抗的历史,也陪伴了我们几千年。在现实中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她的笔下流过,成为一本厚重的史册,里面记满了兴衰,哀愁;记满了悲愤与怒吼,也记满了无数的奸佞与忠良。

汉字,你的美绝不是外在,你所散发的是一种自里至外的意境之美,是别的语言所无法复刻的。我依然记得刘慈欣所写的《三体》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人们把李白的诗输入机器里,并询问机器能否写出如他一般的诗句,机器的回答令人震惊“我已试了上千亿次,无法重组出如此诗句。”这个片段或许只是作者想表达李白的文笔惊人,但如若深入去看,便会意识到是汉字无数种的组合结构,那些以己代彼的手法,才渲染了这无可复刻的瑰宝。

后人评价一篇诗文好,常是因为它汉字用得巧妙。人们评价杜甫的《登高》为“七律之冠”,为什么呢?因为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便暗含八种悲苦,宋人罗大金曾在书中写道“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做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哀集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两句十四字,便将诗人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尽显汉字的表意之美。且全诗直抒胸臆的便只有一个“悲”字。再比如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如此出众,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照耀文坛几千年而未熄灭。他只此一文中便写出了四十多个成语,引用了二十多个典故,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样的语言,试问又有哪门外语可以复刻?这样的景,这样的情,这才是她的美。“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既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也是对自己抱负的明确。这才是你的美,以不同的词组绘就这天地间的壮丽河山。

汉字啊,你的美又岂是一眼便能望穿的。正如李清照所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就是为何历来为世人所道,因为“绿”代“叶”,“红”代“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与“瘦”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淡无奇的四个字,如今却显得形象生动。“红瘦”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从而表明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内心的苦闷。这才是你的美,言虽尽而意无穷,明明是含蓄婉转却写出了难以复刻的洒脱,这才是你,一个可以不断被发现的你。

你是我们几千年的陪伴者。你陪着我们踏星光而来,迎日光而去。

汉字的美不仅体现于此。汉字,她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其无以复刻的简洁性。如秦始皇功绩何其伟大,若用他国语言,怕是三五页也不够写;而你只用写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车同轨,书同文。”这便是你的美,无可替代的美。美的那样与众不同,与独特的方式陪我们走过了几千载春秋。

汉字,你的一笔一画之间书写了多少远方亲人的思念;一撇一捺之间又描绘了世间多少壮丽的奇观。若非是你,谁能看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的壮景,谁能看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的宽广;谁又能读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的欣喜;谁能品出“最是繁丝摇落后,转叫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爱国幽恨;谁又能望到“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匹马还。”的豪言壮语;谁又能听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的凄凉心声……

汉字,你看,你的美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千百年的风霜所写下的赞歌;你听,你绝不是无声无息的,你不仅能吼出最高昂的音调,也能唱出最低郁的哀歌;你瞧,你绝不是无足轻重的,你以你的美,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态,唤醒了那一代麻木的国人,书写了一代又一代不平的传奇。

如今的你经过岁月洗礼,从黄土中破茧而出,将最初的你——甲骨文,重现在世人眼前,我曾看过一篇名为《研究甲骨文有什么用》的文章,文章中的那名学生和最初的我一样疑惑研究汉字有何用。直到教授讲述或许大家来自不同的民族,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却仍认为同属于一个国家,这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从属一个精神共同体。这一片段从而表明中国也有独属于自己的无比深厚,博大,恢弘的相似的基础——文脉。这条文脉由历史上无数伟大的文章串联,也正是在这条文脉上,深邃的思想和慷慨的悲歌都被汉字这种符号所承载。从《诗经》到《春秋》,从《琅琊石刻》到《过秦论》,从《兰亭集序》到《祭侄文稿》,从《过零丁洋》到“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联”……一撇一捺,一横一竖都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一脉相承,虽然数千年过去,那些书写的载体一变再变,但那些承载国人情感和知识的符号始终被传承,没有哪怕一分一秒的终断,几大文明古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我们。自此,我明白研究汉字的意义了,也更明白你最真实的美了。

你在我的耳畔吟出了高昂的曲调,使我仿佛看见了滚滚黄河之水自天而来;你在我的身侧起舞,使我看到了冬去春来,冰雪消融,百花齐放;你似精灵在高空飞舞,使我看到了龙吟九天,凤引九雏……这才是真实的你;一个可以包容一切的你,你的美不被世俗所约定,美的不拘一格,豪放不羁。

汉字,你看,你的背后绝不只有林觉民所写《与妻书》的凄凉悲壮,如今的你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你所代表的中文也是联合国五大常用语言之一。

我相信,你未来所书写的绝不再是不平等条约体系,你未来所书写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与时俱进,领先世界的中国!

教师评语:

大量的文献资料使文章内容深厚,丰富的诗文引用让文章更增文化底蕴,作者凭借丰实的阅读积淀,用流畅生动的语言阐释了汉字之美。字里行间,处处彰显着作者对汉字的欣赏与赞美,更透露出当代青年深入骨子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