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登飞来峰”专辑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发布时间:2025-04-21来源: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李金科浏览量:209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内省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概念,它意味着向内探寻,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感。

我是一个内心极度敏感的人,对自己的心理预期过高,很在意外界对我的评价,很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没那么优秀,所以在每一次备考、每一次比赛都是以极大的心理压力去面对,以此就导致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我越重视、越认真面对的结果越不好,反而心态轻松去参与的结果却比较好。像这次赛课,因为太期待取得好成绩,所以以一个很大的压力去参赛,在比赛过程中,却犯了一个简单的知识性错误,刚上完课,自己真的很不能原谅自己,那么多老师都在用心的帮助我,会觉得自己辜负了帮助自己的老师们,会责怪自己。本以为上班后,靠着读书修炼,内心慢慢变得强大,却好像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我在迷茫时,邓文沛老师读《项链》后却告知了我如何处理此类情况,即保留心中的天理,消除过度的私欲、贪欲等“过度的欲望”,其余种种,多半自找麻烦。原来我读的书,还是不够多。

内心极度自卑的人,表现出来的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其实是自负。也正是因为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所以导致我在某种程度轻视了比赛。以一种极为功利的心态,面对教育,过度注意课堂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本质。只研究怎样把课堂气氛搞起来。怎样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味的钻研课堂过渡语、学生评价语,而不是专研数学的本质,怎样落实核心素养,怎样贯穿概念教学。明明蔡萌媛老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就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而是一场耐心的等待。

蒋成瑜老师读《不被大风吹到》明确了在教育的风暴中如何坚守教育初心。在各位老师们的帮助下,关于此次赛课,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思考,落实到教学中实际是追问与审题。

以本次数学决赛我选择的课题《参数方程与不等式(组)》为例,进行分析。我自己选择的标题,但自己解读就不到位。课题应该怎样读?是参数方程与不等式组吗?其实是参数方程与不等式或不等式组。什么叫参数?什么叫参数方程?什么叫参数不等式?什么叫参数不等式组?方程中除未知数以外的字母叫做参数。这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一段文字,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解读。方程是什么?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是字母而不是未知数?

比如简单的关于x的参数方程x+a+2=1,学生在解方程时总会出现x+a=-1,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帮助学生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没有理解方程的解的观念。可以通过反复追问谁是未知数?谁是参数?帮助学生分清未知数和参数,帮助学生理解a其实是常数,解方程时解出方程的解时才会避免出现a在等号的左边。

再者关于x的不等式x+1>m的解集如图所示(x>-1),则m的值为,通过提问:关于x的不等式谁是未知数?谁是参数?再来解不等式,得出x>m-1。学生肯定会轻而易举得出x>-1,追问:从哪里得出?同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应该相等,x对应x,>对应>,那m-1就应该对应-1,m-1应该等于-1学生才能构建出关于参数m的方程:m-1=-1

再比如:关于x的不等式x>a的负整数解为-1、-2,则a的取值范围为。开始分析,关于x的不等式,所以x是什么?a是什么?那如果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表示x的还是a的?数轴上表示解集开口往左还是往右?负整数解为什么?负整数解有-1和-2,那么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空心圆一定在-2的左边还是右边……

我从前忽略了解读概念,没有培养学生审题、读题的能力,把题翻译为数学语言,其实这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其一“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目前在我心中的解释了。数学核心素养,终于在我心中慢慢生根发芽了。彭玉梅老师读《教育的果实》与我们分享我们应该从书中汲取智慧,以生本教育为理念,以爱为基石,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与成长机会的教育环境。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毛修林老师读《我的遥远清平湾》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逃避困境,而在于与困境共生。但落实到实处,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谈何容易。我只能开始尝试,赛课的第二天,我开始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在赛课之前,我简略的用PPT,备了一下课。但当我赛课之后,准备上这一节时,我却觉得,这堂课PPT于我、于学生而言,好像不是一个最恰当的载具。于是我选择了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图,一个用于讲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一个用于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上课后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当在借助平行四边形证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该定理时,我问出了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证明那两条线段相等就能证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为什么要构造全等三角形?我从什么可以得到这个信息?等等等等。第一次开始有意识的去追问学生。让自己,让学生一起经历知识“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往哪?”赛课的第三天,我评讲试卷时,同学们遇到分式参数方程参数不等式组加至多至少的整数解问题,不会做,其实就是我七年级没有给他们讲清楚,没有帮助他们构建思维过程,所以我在两个班分别重新讲了部分含参方程与不等式组的问题,也算帮我弥补赛课那节不完美艺术的遗憾。我想我以后的教学,气氛与良好的师生关系、多种教学工具,一定是作为辅助,而不是本末倒置作为主要。这次经历也让我重新开始关注学生的情绪、成长等等问题,努力做到一天至少要和一位同学进行深度谈话。张誉馨老师观《苦尽柑来遇见你》,原来苦尽柑来不是童话,却比童话更动人,“敬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赛课后我低沉情绪的好转有两次,一次是和一位老师关于教学的谈话,一次是星期四阳光明媚心理辅导完一个学生后冲回教室去放学,突然就感觉生活真好。就像季崇林老师读《正是橙黄橘绿时》对大家的祝愿——愿你热爱这生活。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日子过得“橙黄橘绿时”。

谈小红老师再读《小王子》得“所谓成长,就是学会放下一些沉重的躯壳——可能是无畏的攀比,可能是固执的自我,可能是虚幻的完美主义,也可能是负面情绪的压迫。”我真正体会到了,改变正在发生……

陈泽凤老师读《等一切风评浪静》有感——思考我们总是被世俗的时钟追赶,却忘了生命的春天从不取决于年轮,而在于心中是否还住着那个愿意破土重生的自己。生命的壮美,正在于永不停息的蜕变与生长。此次赛课因为自己的种种原因,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会伤心、会失落,但是让我重新找回了一个冲劲,干一行爱一行,我重新自问要成为怎样的老师?

借由罗雪老师赛课总结来结束: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美景是总结内心的勇敢和自信,是自己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只要有勇气,从来不缺再次出发的机会。过去的我正在死去,但没关系,因为我即将赢得新生。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