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发布时间:2023-01-17来源:宜宾市二中 作者:周鹏程浏览量:3174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控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提高。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推行“四疑导学”与“自导式”相融合的求真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许多教师都积极探索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释疑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探索中,笔者找到了拓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些粗浅方法。

一、合理分组,是凝聚小组成员学习动力的前提

以班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从下列角度思考分组: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方式由于比较随意,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形成的氛围是和谐的、宽松的,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可以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自己选择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进行分组:①平行分组,即同级合作,能力相当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能力进行分层,然后将不同难度的任务适宜分配,这种分组方式成员比较固定,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发展。②任务分组,也叫随机分层。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层,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定出不同的目标,根据任务层次确定合作分组方式,这样的合作小组,由具体学习目标而定,学生没有固定座位,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较灵活。这样的合作小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③交叉分组,即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搭配分组,或者优等生与后进生交叉分组,互助共进。在某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学习中,尤其在需要全体学生都学会的情况下,采用第三种分组方式,各层次协作互进或利用优等生的能力帮助后进生前进,只要操作适当,就能发挥优等生对后进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适当引导,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这可以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1.明确位置与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共同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2.保障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否则,小组讨论,就可能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甚至会因此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广度,要重视生生互动,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交流、切磋,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总之,只有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3.发挥好小组核心成员的引领作用

一个班级会有很多个学习小组,教师是无法一一顾及的,这就需要小组中有核心人物来带动成员的学习节奏与学习行为。核心成员一般由组内优生担任,可以直接安排,也可由小组自定。教师选好核心成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有效组织组员有序地发表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利于引导组员倾听他人发言,对他人交流进行鉴别、学习,避免自己交流时出现雷同内容,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引导组员总结组内意见,为小组“代言人”提供内容参考,确保在全班交流时全面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4.合作内容的确定要谨慎、要有层次

合作内容的制定应慎重。合作内容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合作内容是否恰当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最近发展点,即合作中浅层次的内容。并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即:合作中深层次的内容。在合作内容的配置上,要注重合作内容的可操作性,难易要适度。目标要恰当,太高了会影响学生学习信心,浪费合作时间,影响教学进程;太低,伸手可得,学生会出现兴趣不浓、热情不高的状况,不利于学习。

当然,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上更应该在针对性、开放性等方面下功夫,力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三、“奖惩”得当,是激励组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没有反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长效地开展下去,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给予反馈。举行小组合作先进方式和优秀成果展,帮助学生获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信心和兴趣;从而主动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小组合作顺利开展。其中“奖惩”得当就是最好的反馈,为此,笔者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奖惩方面也下功夫进行了研究。

1.悉心指导,调控进程。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各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合作及时引导,调控合作的进度,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和帮助小组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激励评价,反馈效果。合作成果是学生合作情况的最好反馈。在小组合作中,适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合作动力的增强,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小组合作成果的激励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书面总结,进行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还可以开展小组内“引领星”“合作星” “交流星”等多种称号的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性。

总之,通过研究,笔者找到了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有效路径,并在实践中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虽然这些路径可能还不够成熟,甚至有许多不足,但笔者坚信,只要深入研究下去,一定取得更大的成效,对切实做好双减落实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