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 优化教师评价——浅谈“双减”背景下的教师管理评价

发布时间:2022-01-13来源:宋家中学 作者:涂 庆浏览量:3516

【摘要】当前,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双减”政策,牵动着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的神经,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转变传统教师评价理念,激活教师潜能,激励教师成长,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评价 教师 优化 双减。

2021年秋期,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牵动着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的神经,实施“双减”政策后,如何评价教师成为学校管理最棘手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高考作为“指挥棒”,指引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样,教育评价决定着学校教师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有导向、激励、调控教师行为的作用。作为学校,只有抓住教师评价这个“源头”,“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见效。目前,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但现实操作中,对教师的评价往往重成绩轻师德、重结果轻过程、重主观评价轻客观评价,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双减”政策实施后,对教师的管理评价应进行优化和调整,做好“加、减、乘、除”法。即在师德考核上做“加法”、在成绩考核上做“减法”、在评价方式上做“乘法”、在上班考勤上做“除法”。

一、 在师德考核上做“加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其主要责任必然在于教师。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

作为学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加大师德考核的权重比例。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立德树人,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考核,只有坚持把师德表现作为业绩考核、晋职晋级、评优奖励的必备要求,方能真正扭转“重教书轻育人”、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错误导向。

二、在教学评价上做“减法”

一些学校,评价教师往往看的是所教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升学率,这种评价不仅方式单一,而且导向是“唯分数”“唯升学率”。“双减”政策要落地,学校评价就应该弱化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打破“唯分数”论。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唯一标准,要注重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是结果评价,是一锤定音,它只会让教师把目光集中到学生做题上,想方设法、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各种训练,学生最终难以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走出来。要切实践行中央及教育部的减负政策和具体部署,要把工作落实到教师一日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中去,通过巡课、听课、交流、查看等多种形式,真正掌握每一位教师实际的教学状况,切实做好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要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在按“双减”规定控制作业时间的前提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科学确定作业数量。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学校,在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时,应该降低或减少教学成绩这一指标权重,更应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把学生作业布置纳入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引导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数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三、在评价方式上做“乘法”

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工作,评价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往往以学校评价为主。但随着新课程和教育改革改革的推进,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教师评价可采用多把尺子综合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比如,在评价教师时,可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看成绩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质量。要加强教学常规的考核与评价,备课是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课教师是否做到面对全体,在课堂上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业布置是否做到控制作业量和时间,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指标。又如,可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事、学生和家长等他人评价的作用。同事和学生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从不同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教学能力,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在上班考勤上做“除法”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的实施,加之初中学校晚自习,客观上说给老师增加了新的负担。“双减”实施后,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但老师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了。教师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之外,还要积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这就导致了教师们的工作量不断增加,休息时间不断缩减。如果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作压力持续增强,那么“双减”工作的落实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教师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教师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和个人空间。如果教师的负担没有卸下,就不能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下降。目前,随着课后服务的实施,教育部正积极探索推进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所谓“弹性上下班”,就是指教师们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灵活安排上班。 “弹性上下班”是教师减负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够从中挤出一些时间作为休息、活动和陪伴家人的时间。

在教育部没有正式文件下来之前,老师们可以尝试实行弹性坐班制,去除上下班打卡制度。学校规定核心工作时间教师必须到岗,其他时间弹性自主。在上班期间,如有特殊、紧急情况需要办理,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半天内,可自行安排好工作并向学校报告后,前去办理自己的事情;半天及以上履行请假手续,由副校长审批;一天及以上由校长审批。

实行弹性坐班制,给老师们一个宽松的上班工作环境,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这样人性化的管理,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不但不会降低教师工作效率,反而会极大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当然,教师评价是一个纷繁复杂的问题,决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学校的发展。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转变传统教师评价理念,激活教师潜能,激励教师成长,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