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主角的聚会——中山街小学“闲来朗读吧”开展线下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05来源:中山街小学 作者:陈真燕 陈浩 曾玉静浏览量:2503
5月2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闲来朗读吧”组织了第二次线下交流活动,此次交流活动由吧友老师李科主持。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对于“闲来朗读吧”的众多吧友来说,显然是想走得更远的。“朗读吧”是一个由朗读爱好者们自发组成的亚团体,平时主要在线上开展练习和交流活动。之所以取名为“闲来朗读吧”,一是提醒吧友,有空闲时练习即可,不能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二是寓意:坚持朗读,长期受到经典作品的熏染,可以向往哲先“贤”靠得更近。 学校对“闲来朗读吧”从成立起,一直非常关心。每次活动,行政、工会都主动为线下活动提供场地、设备、茶水等后勤保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朗读吧”里的每一名吧友既是老师,又当学生,既要为大家展示练习作品,又能听到大家真诚的意见和建议。此次线下活动,先由各位吧友依次展示自己的朗诵作品,所有伙伴参与听评活动。苏晓燕声情并茂地为朗诵了《秋天的怀念》,从苏晓燕的朗诵中再现在那秋叶飘零的季节,史铁生双腿瘫痪,母亲的患病辞世,用声音演绎了母亲口中的那句“好好活”的深刻含义。 陈真燕为吧友们带来了冰心的《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廖睿用浑厚的嗓音展示了《我喜欢出发》,短短两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感受到真的要丢掉昨天的不快乐,有风有雨的路前面还有,不能站在原地不动。听得大家十分感动和充满力量。 李雪用清脆甜美的嗓音演绎了《操场上的追梦人》,大家随着她的声音来到了熟悉的操场上,看见了熟悉的身影,仿佛听见了那干脆有力的口令声,大家愿做那群追梦人,让孩子们把老师们的梦想带向四面八方。 此次活动吸引来了两位特别嘉宾,他们是廖羽丰和廖浚炀小朋友。廖羽丰轻声细语地展示了《元日》,廖浚炀用稚嫩的童声为大家带来了《咏柳》。他们朗诵时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在抑扬顿挫间宛若一位小小诗人。 廖羽丰 廖浚炀 蔡萍满怀深情地朗诵了冰心的作品《不为什么》。她声音清晰,字字珠玑,委婉动人,那声音走进了大家的内心,让一篇没有生气的文章变得“活”起来。《不为什么》那是孩子献给母亲最好的赞歌。 朱琦带着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诵《致橡树》。他对文章研究得透彻,把作者想表达的情绪,想表达的含义,都在有声的朗读中演绎出来。所谓言为心声,只有深刻的内心体验和独到的理解,才会有声情并茂的再现和锦上添花的升华。 李科先带领吧友剖析了《赠卫八处士》的写作背景,再进行示范朗诵,他时而热情激昂,时而抑郁沉稳,在他声音的高低起伏间吧友仿佛身临其境,穿越到了杜甫与友人执酒畅饮的当晚,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朗诵独有的魅力。 活动最后,李科领着吧友分析了汪国真的散文《我喜欢出发》,随后从练习作品时必经的六个步骤为提出了练习建议。即第一步,默读,初步了解作品的背景,理清层次,确定作品朗读基调。第二步,低声读,遇到没有把握的字音,先正音。第三步,不带情感地朗读,注意处理好难点字音。第四步,再次默读,划出重音、停连等符号,找出节奏变化点。第五步,带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第六步,录音自我监听或听取他人建议,再次调整。 简简单单的交流活动,轻轻松松的氛围。活动中吧友们都积极认真参与,互学、互评、共进。吧友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用自己的声音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课堂,去传递朗读的快乐与魅力。 |
责任编辑:李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