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比武展风采 磨课研课促提升——中山街小学校数学组课博会暨课堂大比武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29来源:中山街小学校 作者:李晓雨 欧世强 曾玉静 浏览量:3246
为了引领全校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营造研讨交流的氛围,促进专业素养,4月26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数学组率先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立足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以团体比赛的形式进行。赛前由各年级组队,三人团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认真磨课、反复研课,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改变了以往赛课的模式,现场抽签决定教学展示和反思性说课的教师。 活动邀请到宜宾市教研所教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冰老师到校指导。由特级教师杜琳老师、廖秀利老师、教导处主任陈华及备课组长担任活动评委。 六支团队,凝心聚力、突破创新,以团队风采展示中小数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诠释了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年级团队 第一节课由巫智聪老师带来《小数的初步认识》,她以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等等信息,向学生展示整数和小数,拉进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探究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沟通了“1角=1/10元,也就是0.1元”。“擦”黑板是巫老师的点睛之笔,设计非常巧妙,擦掉“元、角、米”,让学生真正理解小数最本质的意义。 三年级团队陈永涛老师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年级团体 第二节课由范虹老师带来《认识钟表》,课前以儿歌引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时间在身边。设计巧妙,让学生在空白钟面上尝试找到12个数的位置。按照“认识钟面结构——认读整时——实践操作——时间观念建立”教学流程,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了知识,在“悟”中明了方法。 一年级团队李亭老师进行反思性说课。 五年级团队 第三节课由叶茂老师带来《用字母表示数》。叶茂选取了“微信红包”最常见的生活情境创设作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在猜一猜、写一写、议一议等学习活动中,经历“已知的数用具体数表示——未知数(不确定的)用字母表示——不同的数用不同的字母表示——相关联的数用含有相同字母式表示”。这样的认识过程,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培养符号意识这个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环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五年级团队胡梦洁老师进行反思性说课。 六年级团队 第四节课由王孟英老师同课异构《用字母表示数》,从加法交换律“2+3=3+2”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进而联想到运算律的字母表达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明了。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可以用字母X或N来“青蛙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腿的条数”,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更加明确了用字母表示数不仅表示数量关系,也表示运算结果。 六年级团队王成会老师进行反思性说课。 四年级团队 第五节课由游咏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交流总结特征。通过动手探究,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验证不同的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强化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又不限制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几何图形中感受到数学的神奇。 四年级团队陈官容老师进行反思性说课。 二年级团队 第六节课由刘杰老师执教《除法竖式》,本课一开始结合具体情境“分一分”写出除法横式,接着出示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学生观察发现除法的竖式是与乘法、加减法有区别的。学生产生了疑问,并激发学习兴趣和愿望,也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刘杰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动手分一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二年级团队罗翠兰老师进行反思性说课。 细细把脉 精准指导 本次活动邀请市教研所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冰到场指导,她围绕“研课标研教材,培育数学核心素养”这个主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六节课的展示,是六个团队的成果展现,李冰肯定了中小教师们在课前的思考和团队的力量,肯定了每位教师对教育的热爱。 李冰讲到,课前准备是对课标对教材的研究,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一定围绕着课标完成。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师一定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及达成目标。4月24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数学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李冰提出两点建议: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并挖掘教材。最后,李冰又仔细针对所听的六节课进行了点评,与中小教师们进行交流与探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学校副校长张萍总结到,专家引领更能有效地促进学校课堂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学校数学教师要以此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在且学且思中成长。 据悉,3月以来,中山街小学校就已经有序开展课博会暨课堂大比武活动,数学组全员上课、积极参与听课,对课堂中存在的环节问题设置、过渡衔接,练习设计、反思说课进行反复打磨,精心修改,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起到积极促进,落实“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 |
责任编辑:李进 |